过去,我国不少地方都建有魁星楼和文昌阁。有人认为魁星楼与文昌阁是一回事,只是叫法不同,其实这个说法是不恰当的。魁星是掌管教育和科举的,有点像现在的教育部,而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信仰的文运之神,是掌管文化的,类似于现在的文化和旅游部。
芝罘区域内原来有魁星楼和文昌阁各两座。
魁星楼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的心目中,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儒士学子们都希望托魁星的福,在科举上有所成就。旧时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祭祀魁星的魁星楼、魁星阁等建筑物,香火鼎盛。
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整个是鬼的造型。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为朱笔,意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左手持一方砚台;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一只大鳌(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型上呼应“魁”字右下方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
过去,芝罘区域内的两座魁星楼,一座位于芝罘区东部桑园路南首的山坡上,一座位于南郊的傅家村。
位于桑园路南首山坡上的魁星楼,是由芝罘望族所城刘家三修而成。明朝中后期,所城刘家七代人世袭奇山所正千户。清朝顺治年间奇山所被裁撤后,刘家又转向读书经商,多人考取了功名。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刘九标考取岁贡后,刘家非常高兴,认为是魁星保佑,其父刘振先决定供奉魁星,以祈求刘家能有更多的后人学有所成。他前往东郊盛产青石的樗岚村,选购了一块1米多高的优质青石,请石匠将其凿雕成内神外龛的魁星神龛,经风水先生选址,把它放置于俯瞰整个所城里的山坡上。石魁星左手执砚、右手执笔,高高大大,双目炯炯,真有点喷射智慧的风采。光绪初年,刘氏十七世刘兆付见魁星神龛有些风化,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取功名,遂出资在神龛旧址修建了一座高约2米、六角两层的塔式楼,将魁星置于其中,使魁星神像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光绪十九年,刘家十八世刘麟瑞和刘凤镳兄弟二人双双中举,其父刘怀奎大喜,于次年出资三修魁星楼,增其旧制,并将珍藏多年的檀香木魁星雕像置于其上,以表达对魁星的感激之情。
三修后的魁星楼高约10米、直径约4米,为砖、石、木结构的六角三层塔式建筑。底层为高约3米的全封闭六角形基墙,不借助梯子很难登上二层。二层周边比全封闭的底层缩进0.5米,可供人行走。二层东北侧有一个半圆形的门可进入塔内。塔内设供桌及条几,东南墙面上砌有一穴洞,穴内供奉着魁星。由二层内的木梯可登上设有透空圆拱窗的第三层楼,远眺烟台市区。楼顶被青瓦覆盖,顶部是葫芦形塔刹,塔内壁呈圆形。楼体除了在二层的西北角留有一拱形窗孔向着所城里外,再无其他窗户,但在屋檐下方的砖木间留有空隙,起到通风减阻作用。这一带风光秀丽,每天游人很多,来此的学生一般都会拜一拜魁星,同时将自己的姓名刻在石头上,再投入魁星楼的窗洞中,以求像刘家的几位前辈一样学有所成。遗憾的是,上世纪30年代时,烟台部分思想激进的学生将檀香木魁星神像搬出来烧毁,1966年“文革”一开始,魁星楼即被学生炸毁,延续所城刘氏文脉近300年的魁星楼成了一堆断砖残瓦。魁星楼虽被毁,但其名仍留存于市民的记忆中,后来此地新修的隧道就被命名为“魁星楼隧道”。
傅家村位于烟台市南郊,明朝中期时建村。清朝中期后,傅家村很多人外出经商做买卖,当时是有名的富村。村民们在经济上富裕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后生取得功名。于是,他们在会首的组织下,精心选好地址,在村东南修了一座魁星楼。这座魁星楼的规模及式样与桑园路南首山坡上的魁星楼基本一致。当时传说,如果魁星楼修好后村里出了状元,就叫“魁星典状元”。之后,每年学生开学时,先生都会领着学生到魁星楼前参拜,鼓励学生发奋读书,将来中状元。光绪十一年,傅家村的傅懋凯考取第38名武举人。光绪十五年,傅懋凯参加殿试,考取一甲第三名武探花,授二等侍卫,官至参将,诰授从二品武显将军封典,离武状元只差两步。1947年,魁星楼被占领烟台的国民党军队拆毁,木料和砖石用于修筑蓁山上的工事,现遗址尚在。
文昌阁
芝罘域内的两座文昌阁分别位于东郊的金沟寨村和西郊的西牟村。相比前面的魁星楼,这两座文昌阁的知名度要低得多,以至于很少有人知道。
著名作家冰心女士小时候随父亲住在金沟寨村,后来曾写文章深情回忆这段生活,文中曾提到金沟寨村南“有一座魁星楼”。笔者在芝罘区政协文史委工作时,曾主持编修《芝罘区村庄简志》。作为文史爱好者,我很重视普查各村的文物及古迹,在金沟寨村采访时,特意向村里的老人打听这座“魁星楼”的情况。不料,老人们说,金沟寨村没有魁星楼,只有一座文昌阁,且有民谣为证:“金沟寨村真壮观,东面是海西面是山,南面有个文昌阁,北面有个水师营盘。”金沟寨村的文昌阁位于村庄东南,高近10米,建文昌阁的大青砖有30斤重,整座文昌阁很宏伟壮观。有老人说,其遗址约有5间民房宽。1948年时,文昌阁被国民党军队拆除,木材及砖石被用于修筑据点。前些年,烟台市政府在文昌阁遗址处建了烟台市图书馆——想必是古人与今人心有灵犀。
西牟村隶属于只楚街道办事处,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该村的文昌阁位于村东南,砖瓦结构,建筑面积约6平方米,下有0.7米高的石基座,上部阁体为砖砌,通高不超过3米。传说清朝咸丰年间,有人请阴阳先生来给西牟村看地气,先生绕村转了一圈后,提议在村东南方向建文昌阁,将来西牟村定能出大人物。该文昌阁于1947年被国民党军队拆毁,将砖用于修筑碉堡。
芝罘区的魁星楼和文昌阁,有3座被解放战争期间占领烟台的国民党军队拆毁,一座毁于“文革”,实在令人心痛。
(文中关于魁星楼的描述参考了刘正中、解焕新、王建波三位先生的有关文章)
(彭守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