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沾满泥土的调解 | 握手“烟”和·调解止争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5-09-02 09:34

  果农老王本应满怀期待迎接苹果大丰收

  现在却对着自家果园发了愁

  这是怎么一回事?

  果园烂果起争执

  老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果农,在村里经营着一片苹果园。为了避免病虫害,让苹果能有个好收成,老王与某农服公司签订协议,支付1600元委托费,约定由公司全权负责苹果园的农药喷洒工作。

  之后,老王在果园劳作时,发现零星烂果,立即向公司反馈,但公司未予重视、未加处理。

  随着烂果现象蔓延,公司才诊断为“炭疽病”,尽管公司后续加大了农药喷洒频次,但仍然无济于事。

  苦心经营的苹果园收成惨淡,老王认为是公司“药量不足、无人机喷洒不彻底”所致,要求公司赔偿其各项损失,但公司认为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且老王主张的赔偿数额过高,拒绝赔付。

  老王无奈诉至法院。

  现场勘查明关键

  承办法官收案后,秉持“调解优先”理念,当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调解伊始,因对损害事实及赔偿数额争议较大,双方情绪激动,各执己见。

  法官深知“纸上谈兵”难断农事纠纷,决定前往果园,现场查看、核实果园损失情况。

  烈日下,法官带领团队进入老王苹果园,俯身翻看残留病果,细察病果特征,通过对照“炭疽病”典型症状图片、咨询相关农业专家,确认了苹果患病的事实。

  随后,查询公司农药喷洒作业记录,要求某农服公司当场出示13次农药喷洒的详细时间、药剂配比及操作日志,发现关键防治期喷洒记录存在模糊与缺失。

  同时,比对周边苹果园,观察邻近地块果树生长状况,确认同期无大规模病害。

  这场沾满泥土的现场勘查,为后续调解奠定了坚实的事实基础。

  情法交融促调解

  现场勘查后,法官趁热打铁,在果园内现场组织调解。

  首先,锁定延误责任,指出某农服公司对老王首次烂果反馈响应滞后,致使错过最佳防治期,存在过失。

  其次,辨析因果关系,阐明后期补救性喷洒难以弥补前期延误造成的损害扩大。

  最后,平衡双方诉求,既充分认可老王巨大的投入成本与预期收益损失,也合理考量公司已支出的服务成本。

  “老王一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公司的商誉也难免受损,共赢之道在于双方换位思考,合理让步。”法官一面释法析理,一面引导双方体谅彼此的难处。

  最终,在法官的细致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并履行完毕,公司一次性赔偿老王各项损失。

  老王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公司代表也如释重负:“法官现场查得明明白白,我们赔得心服口服。”

  涉农纠纷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钱袋子”,在审理时,既要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以“身入”更“心至”的姿态俯下身子,体察乡音民情,倾听家长里短的琐碎诉求,更要于矛盾萌发之初明辨曲直,用群众听得懂的乡土语言阐释法理,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田间话”“家常理”,用实际行动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让法治温暖直抵人心。

  讲述人:王晓云

  蓬莱法院四级法官

  编审:李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