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栖霞法院在处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中,创新适用“执前扣划”机制,实现了案款全额执行到位和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
作为烟台首例成功实施的“诉讼保全转执前扣划”案件,该案真正做到了“零执行费用、零履行风险”,为企业胜诉权益高效兑现、“立审执”协同化解纠纷提供了新路径。
案结事未了 付款陷僵局
被告名下光伏电站在电量统计及电费核算过程中,因抄表数据出现错误,超额取得发电补贴和上网电费共计20余万元,致使某供电公司遭受经济损失。该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返还不当得利。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根据原告某供电公司申请,迅速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依法冻结被告名下银行存款。
随后,法官多次组织双方线上线下调解,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被告同意支付某供电公司20余万元,但同时表示,被冻结的银行账户是其唯一资金来源,账户冻结不方便生活和生产经营,希望解除账户冻结再履行付款义务。
承办法官与某供电公司取得联系后,某供电公司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若提前解封,被告不付款怎么办?公司希望尽快实现债权,避免陷入漫长执行程序。
一边是债务人期待尽快解冻账户减轻负担,一边是债权人担心权益落空,按照执行模式,债权人需申请执行立案,执行局按照执行程序兑现——面对两难局面,审理部门立即与执行局取得联系,会商破解之法。

执前扣划款 “两难”变“共赢”
经过会商研究,执行局与审理部门一致认为该案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 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中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精神,可以通过“执前扣划”解决难题。
据此,执行局迅速拟制新方案:某供电公司提出申请,审理部门作出扣划裁定,执行局直接划转已冻结款项至原告账户,案件无需再进入执行程序。
方案落定,行动紧随。
执行人员前往银行,现场办理扣划手续,20余万元案款一次性划至某供电公司账户。
从会商研讨到款项转付,全过程仅用时3天,相较传统执行程序,减少了不必要的程序空转和当事人诉累,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实质性化解。

本案中,审判法官精准实施保全,为“执前扣划”奠定基础;执行法官迅速响应、现场办理,确保案款快速过付。高效的创新解纷模式,获得了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
作为烟台首例“执前扣划”成功案例,该案是栖霞法院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执前扣划”机制不仅极大缩短了胜诉权益兑现周期,有效保障了债权人权益,也显著减轻了债务人的诉累与成本,真正实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取得了共赢效果。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