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发布特别推出“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海阳的革命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英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海阳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期将带您走近“胶东民兵英雄”纪中胜,了解这位老英雄的戎马一生……
胶东民兵英雄——纪中胜

纪中胜(1922-2018),曾用名纪中盛,生于山东省海阳市槐树底村。1941年参加民兵组织;1943年被评为海阳民兵三大模范——学习模范、劳动模范、民兵模范;1944年7月被授予胶东民兵一等模范称号;1945年,“五虎村”(摆驾岭、亭儿崖、笤帚夼、槐树底、纪家店)被胶东军区授予“战斗模范村”光荣称号,“五虎村”负责人纪云岗、纪常胜、辛守芳、纪中胜、纪彦等被誉为“五虎将”,同年8月当选为“胶东民兵英雄”;离休前任烟台军分区副政委。
池塘炸敌
纪中盛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民兵前,敌人三天来杀人,两天来抢粮,频繁的骚扰令村民们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形下,纪中盛怀着满腔愤慨和哥哥一起当上了民兵。
当上民兵后,纪中盛训练、学习样样在前,又善于动脑思考、出谋划策,不久就被推选为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和村团长。1943年,为了尽快熟悉了解地雷,他四处向懂地雷技术的人们请教。请教回来后,他就仔细研究地雷,总结出一套地雷经:沙窝里应埋踏雷,雨天和泥泞地里应埋绊雷,以及如何避免出现哑雷,怎样使地雷爆炸威力最大,等等。
掌握了埋雷技术之后,纪中盛琢磨着找个机会来一次实战,一个偶然的机会,纪中盛发现驻扎在索格庄的鬼子们每隔一段时间便集合去村西的池塘洗澡,便心想:“何不在从据点到池塘的路上埋上地雷,打鬼子个措手不及。”于是他便带领几个民兵在鬼子要去洗澡的前一天晚上,借着月光在池塘附近布下了四颗绊雷。第二天鬼子大摇大摆地来洗澡,结果这四个地雷炸死炸伤了一个班的鬼子,其他的鬼子见势不妙,纷纷四处逃窜。
第一次用地雷炸鬼子就取得这样的战果,纪中盛和他的地雷从此出了名,附近村子里的民兵常常请纪中盛给他们讲授地雷知识,亲切地称他为“地雷老师”“地雷大王”。
上世纪60年代,纪中盛曾带领外国专家到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县(今海阳市)参观考察,他那如数家珍的讲解所展现的丰富的地雷知识让外国专家们赞叹不已。一旁的翻译向专家们讲述了他的故事,听后外国专家们直伸大拇指说:“中国的地雷大王,了不起!”
改名“中胜”
当了村团长后,为了加强村里的警戒,纪中盛带领民兵在村里设了瞭望哨,在山上设了信号树。他们规定,信号树向南倒表示汉奸队来进攻,信号树往北倒表示鬼子来“扫荡”,信号树一倒,纪中盛便带领民兵进入阵地迎击敌人。正是依靠这种“先进”的报警方式,他和民兵们多次提前发现了鬼子们的袭击阴谋,并用手中的地雷和土枪土炮让敌人的黄粱美梦一次又一次地破产。他们还采取“麻雀战”和地雷战相结合的巧妙打法,把来犯之敌打得焦头烂额。
1943年纪中盛因在对敌斗争中表现突出,积极勇敢,被评为学习模范、劳动模范、民兵模范。1944年,纪中盛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民兵一等模范的光荣称号。在英模大会上,纪中盛见到了许世友司令。会后,许司令和英模们亲切交谈,当问到纪中盛时,许世友司令笑着说:“我知道你,你干得不错嘛!你的名字叫‘中盛’,我看还是改成‘中胜’好,因为咱们中国一定会胜利的!”从此,纪中盛便成了纪中胜。
三登报纸

1947年,纪中胜已经参军入伍,做的却仍然是民兵工作。这年夏天,胶东军区从胶东各县调集了100余名精通爆炸、熟悉地雷秉性的民兵模范成立了爆炸大队,由纪中胜担任指导员。这支爆炸队在战斗中英勇作战,屡立奇功,被称为“纪中胜钢铁爆炸队”,纪中胜的光荣事迹也因此接连三次登上了当时的《烟台日报》。

纪中胜带领爆炸队在铁路沿线与敌展开地雷战(油画)△
1947年9月,在解放平度的战斗中,纪中胜带领队员们在阵前埋设了几百个地雷,炸得敌人抱头鼠窜。在战斗中纪中胜发现,有一队敌人凭借附近坟茔的掩护猛烈向我军扫射,使我军损失很大,他便在当天夜里带着几名爆炸队队员在坟茔间布下了地雷。第二天,敌人踏响地雷连同他们的机枪一起飞上了天。几天后的《烟台日报》在一版上以《两挺机枪起了空》为题报道了这次英勇的战斗。
平度、莱阳阻击战斗中,纪中胜带领爆炸队员共歼敌千余名,成功地为主力部队扫清了障碍,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烟台日报》为此刊登了通讯《纪中胜钢铁爆炸队战绩》,报道了勇士们的功绩。不久,《烟台日报》又在头版头条发表了《胶东民兵英雄纪中胜谈爆炸体会》的文章。三篇文章的发表鼓舞了我军士气,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同时纪中胜的大名也传遍了胶东大地。

海阳县武装部政委纪中胜同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赵同伦在沙盘前讨论作战准备△
纪中胜与同样名震胶东的“爆炸大王”、胶东民兵模范于化虎、赵守福、孙玉敏等人既是老乡又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战争年代他们互相交流爆炸经验,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和平年代他们保持着朴素而崇高的战友情谊。纪中胜常说,几年的民兵岁月教给了他许多东西,这是他一生弥足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