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发布特别推出“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海阳的革命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英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海阳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期将带您走近“胶东民兵英雄”于凤鸣,看这位铁骨铮铮的抗日英雄如何用土枪土炮书写传奇……
胶东民兵英雄——于凤鸣

于凤鸣(右)合影△
于凤鸣(1905-2000),海阳市行村镇瑞宇村人。1943年,担任瑞宇村民兵队副队长。在这一年里,他先后参加战斗50余次,毙伤敌伪100余名,被海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授予“爆炸大王”称号。1944年,被胶东军区授予“爆炸大王”称号。1945年3月,由他率领的飞行远征爆炸组被胶东区武委会通令嘉奖,于凤鸣被选为“胶东民兵英雄”。
农民的反抗
自1939年开始,于凤鸣为了应付捐税,卖掉了6亩土地,仅依靠耕种1亩4分地来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辛。
日甚一日地熬煎,使他走向了斗争的道路,于凤鸣和一些熟悉的村民合起伙来反抗苛捐杂税,鬼子和投降派进村索税,他们就跑到山里躲藏,采取拖和磨的办法。
194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瑞宇村在一名八路军同志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卫团。大家推选于凤鸣任分队长,他和大家在一起,多次用土枪赶跑了索要捐税的二鬼子,自卫团得到了全村人们的拥护,一些富户也自动地将土枪献了出来,1943年春天,于凤鸣担任了村里的民兵副队长。
胜利的爆炸
1943年,在保卫麦收中,他将两个25斤重的大地雷,埋在青威路上,炸中了5个鬼子。这年秋天的一个早晨,拂晓前,他在行村通往小纪的大道上,埋下了4颗地雷,准备打击从行村窜往小纪的鬼子。太阳刚出来,一队鬼子由小纪向行村返回,有的骑马,有的步行,当逼近雷区时,于凤鸣一拉导火线,轰的一声巨响,战马被打倒了一匹,有七八个敌人被毙伤。
由于其作战勇敢,善用地雷,县政府授予他“爆炸大王”称号,并发放120元奖金,于凤鸣拿出60元交给了村团部,余者分给了一起战斗的民兵。
1944年3月30日,胶东行政主任公署授予于凤鸣“胶东爆炸大王”称号。

1944年7月4日《大众报》刊载《爆炸大王于凤鸣》△
英勇的远征
1945年3月胶东群英大会上,许多英雄们在传读着胶东武委会关于嘉奖于凤鸣远征爆炸组的通令:“本会为了开展北海区的爆炸战,封锁压缩大辛店与黄城集的敌伪据点,打垮敌人之重点配备,特组织由爆炸大王于凤鸣同志率领之飞行远征爆炸组,于1月份进行170里的远征。他们4人在仅十几天内,教军队和民兵600余人学会使用地雷。在大辛店据点,敌人踏响28个雷,毙伤日伪40余名,敌人被迫逃窜,该爆炸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这次会议上,于凤鸣被选为“胶东民兵英雄”。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