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③ | “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

海阳发布 2025-08-07 08:5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海阳发布特别推出“红耀雷乡·海阳英雄故事”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走进海阳的革命历史长河,探寻那些被岁月铭记的英雄故事,汲取奋进的力量,让海阳的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活力。

本期将带您走近“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了解这位巾帼英雄的抗日传奇故事......

巾帼英雄——孙玉敏

1927年,孙玉敏出生在行村镇小滩村。1941年5月参加革命,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民兵英雄”称号1948年被评为“胶东女民兵英雄”,1949年当选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莱阳专署公安处干事、海阳县托儿所副所长、海阳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

急中生智送情报

1940年的一天,5名地下党员来到小滩村党员孙早夕家中议事,被驻扎在行村据点的日军围在了村里。情况危急,唯一办法就是传递情报让附近八路军前来解救。但村头封锁严密,谁能把情报传递出去呢?这时年仅14岁的孙玉敏挺身而出:“俺去!”来到村口,恶狠狠的日军拦住盘问,稚气未脱的孙玉敏镇定地回答道:“上山去挖野菜。”出了敌人的视线,孙玉敏撒开双脚,一口气跑了8里地,把情报带到了行村庶村。庶村、赵疃的民兵立即出发,边走边打枪,枪声惊动了日军,他们怕遭到围击,仓皇逃窜了,孙玉敏解救了地下党员和乡亲们。

 

苦练本领勇杀敌

1944年8月,中共胶东区党委提出“每人学会一套本领杀敌人”的口号后,孙玉敏苦练杀敌本领,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好枪法,并且很快就派上了用场。

1945年5月,500多名敌人向小滩村扑来。胶东军区部队早早布下了口袋阵,当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战士们一齐开火,敌人顿时乱做一团,慌乱中又踏响了地雷,损失惨重。孙玉敏带领民兵冲上了一个小山丘,发现还有20多个敌人在山腰正准备架机枪,她敏捷地顺着山沟飞奔而下,在敌人身后约70步远的草丛里隐蔽起来,凭着熟练的枪法,瞄准鬼子的机枪手一枪毙命。惊慌之中的鬼子被这一枪吓破了胆,以为被八路军包围了,连忙丢下机枪仓皇而逃。

 

冷枪诱敌陷雷区

 地雷战让敌人吃尽了苦头,他们出来抢粮不敢再走大路,便绕山路小道走。民兵们发现敌人的企图,就在峰谷山上设了岗哨指示敌人行动的方向。孙玉敏还用老鼠夹子,在河沟里安上了“夹子雷”“天女散花雷”。不巧,那天200多名敌人快要接近雷区时,不知什么原因转头向后退去,这可急坏了孙玉敏。她灵机一动,一个箭步跳出来边跑边打枪,敌人一见此景,便跟着追了过去。孙玉敏左拐右闪绕过雷区,追赶的敌人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地雷就“轰、轰”地响了起来,一时间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全国民兵英雄”孙玉敏少年时代肩扛小马枪旧照△

著名作家峻青在抗战时期任胶东《大众报》记者,曾于1946年撰写了《女英雄孙玉敏》一文,记述了孙玉敏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光荣事迹。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在盆子山区105天的反“扫荡”战斗中,她饿了,从衣袋里摸出几片生地瓜干咀嚼着;渴了,她找着山泉的水趴下狂欢着;战斗激烈了,她三天两日不下火线,深夜里往往独自在田野里监视敌人,眼睛熬得红红的,从不叫苦。三个半月中,孙玉敏用地雷炸中敌人五次,经历了近百次战斗,毙敌17人。

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

孙玉敏胆魄过人,不畏艰苦,心怀对家国的赤诚热爱,苦练杀敌本领。她枪法精准、身手矫健、埋雷出色,战功赫赫,堪称巾帼英雄,永载抗日史册。

英雄的海阳人民
创造了英雄的红色历史
虽然时光流逝
但英雄的精神
永远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行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