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纳凉

烟海e家 2025-08-05 19:12

  我的家乡连郭庄是明朝洪武二年建村的,后来发展到了400多户人家。村中有三条东西大街,曰:南街(前街)、中街(大街)、北街(后街)。中街最长,约有一公里。不知为什么,中街东首和西首各有一座三官庙。我家就住在西三官庙的西南处,与庙隔街相望。

  西三官庙墙外西南角处有一棵古槐,没有人知道它的树龄,树中心已经枯裂朽烂,树皮裂开,像一个巨人敞开大衣屹立在那里。自东而西来的流水,在大槐树处折向西北,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在庙门前,形成了一片十多平方米的沙滩。这沙滩就是村民们夏季晚上纳凉聊天的好去处。

图片

  纳凉的人群分为两堆:东堆是男人,西堆是女人。男孩子随男堆,女孩子随女堆。

  男人堆里多数是中老年人,也有几个像我一样的男孩子。大家有的坐在马扎或小板凳上,有的直接坐在沙滩上,把鞋子脱掉,脚丫直接放在沙子上。大家聚在一起,话匣子一开,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

  一会儿谈社会新闻:咱们的区中队,昨晚又在海庙后据点打死两个日本哨兵;一会儿谈生活:村东头姚家的儿子结婚,花轿很漂亮,吹鼓手吹得也很带劲,花轿压街时,轿夫们很卖力气,扭得特别带劲;一会儿谈生产:地里的谷子穗都莠齐了,看样子今年的谷子要丰收……

  我最爱听三个人讲故事。一个是“三国通”开新大爷爷。他老人家把“三国”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讲“诸葛亮舌战群儒”时,他能照原著说上几句;讲“古城会”时,能表演张飞在城楼上怒目圆睁、擂鼓三通的架势。我曾问他:“‘死诸葛吓退活司马’是真的吗?”他说:“我怎么会知道?反正诸葛亮大胆,司马懿斗不过诸葛亮。”

  一个是爱讲笑话的广新四爷爷,他讲的笑话给大家带来许多欢乐。他说,军阀张宗昌(莱州城南祝家村人)他爹张大吹住在济南时,早晨“吃香皂当糕点”;他过生日,朋友送给他一个金老鼠(他属鼠),他说“早知道如此,属驴就好了”。人们听后都捧腹大笑,有人笑得前仰后合。

  另一个是洪祥大伯,他曾在海参崴经商,常与俄罗斯人打交道,会说俄语,什么“木实斗克(烟斗)、列巴(面包)、维大罗(口大底小的水桶)、斯巴细巴(谢谢)”等等,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女人堆中老年人多,大多坐在蒲团上摇着蒲扇。蒲扇有芭蕉扇,有蒲草扇,还有自己编的麦草蒲扇,这是勤俭持家,自力更生的传统。人们坐在自制的麦草帘子上,哄着小孙子或小外孙玩,直到他们睡在上面,再用蒲扇给他们扇风降温或驱赶蚊虫。

  这堆人说说笑笑更热闹。说的都是婆婆妈妈的事:有人说某人家的儿媳多么孝顺,照顾公公婆婆多么细心周到。有的人说某人家妯娌俩又吵架了,打算要分家啦。有人说某人新做了一件褂子,式样新潮、花色好。说到一些女人的隐私时,便压低了嗓子,怕别人听见。王大婶嗓门高,她说的话连男人堆里都能听到。

  时间过得很快。晚上十点钟左右,女人堆先散了,接着男人堆也散了。不用相约,第二天晚上定会再见。

  在那个没有电的年代里,晚间沙滩纳凉是劳累一天的人们消夏休憩的好办法,也是邻里之间相互交流、增进友谊的好传统,这也是农村街头一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这也是一种乡愁吧!(孙景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