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民政局:弱有所扶,呵护成长,织牢未成年人保护“三张网”

烟台民政 2025-08-06 10:28

  未成年人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莱州市民政局积极践行“儿童优先”理念,贯彻“弱有所扶”工作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类保障”工作原则,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努力开创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新局面。

  加强队伍建设 凝聚力量

  撑起未成年人政府保护网

  在全市优选17名镇(街)儿童督导员和997名村(居)儿童主任,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队伍。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儿童服务阵地建设,建成1处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17处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和2处社区儿童之家,建立完善了市、镇(街)、村(居)“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通过“抓培训、促进能力素质提升;抓规范、促进工作制度完善;抓项目、促进工作实效增强”“三抓三促”机制,为儿童工作队伍赋能添翼,该做法得到上级充分肯定,被《中国社会报》刊载介绍。近年来,莱州市儿童福利工作者先后获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十佳村(居)儿童主任”等荣誉,全市儿童工作队伍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打通了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全市儿童福利事业迈上新台阶。

  坚持精准识别 分类施策

  织密未成年人兜底保障网

  一是抓好培训,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平台作用,向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等发放系统操作手册,纳入每年的重点培训内容,实现儿童福利信息动态实时更新,为儿童关爱服务政策实施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关口前移,精准排查。结合儿童主任日常走访巡查,将孤困儿童养育情况大排查和困境儿童信息采集工作作为年度经常性工作,开展未成年人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实时监测、主动响应。加强与法院、公安、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动,全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部门间信息互享,视情开展联合调研走访等,实现救助对象主动发现、精准帮扶。三是流程再造,综合保障。积极推动孤困儿童保障“一件事集成办”流程再造工作,在受理、审核、审批等环节做到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双向发力,压缩各环节办理时间,让群众只跑一次腿。今年以来,孤困儿童保障政务服务改革做法先后在《烟台日报》等市级媒体刊发5次。健全完善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今年已为255名孤困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费314万元,为22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金12.8万元,为336名残疾儿童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1万元,孤困儿童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动员各界参与 真情服务

  营造未成年人社会关爱网

  一是开展公益活动。持续打造“爱伴童行·共护未莱”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开展“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宣传月各类活动52场次;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征集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微心愿”活动,征集微心愿107条次,并将所有心愿(物资)发放到位,助力困境儿童圆梦未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明白纸1200余份,向市民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孤困儿童福利政策及防欺凌、防溺水等知识,在全社会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关爱困境儿童“手牵手圆梦行动”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与困境儿童建立常态化的关爱和陪伴关系,动态关注困境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及儿童福利政策落实等情况,实现为困境儿童答疑释惑、提供心理安慰、陪伴其健康成长的目标。今年先后开展志愿服务走访慰问20余次,帮扶困境儿童34人次,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合计31.47万元。三是开展公益创投。加强政社互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加大对未保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近年来,先后开展儿童关爱公益项目4个,使用资金18.7万元,有效解决了困境儿童家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孤困儿童共享幸福生活,共筑美好未来。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