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发布的第七部《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公布了2025年度“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和“全国康养百强县(市、区)”两大榜单。龙口市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

山东龙口恒康养老服务中心组织老人进行手指舞
医养结合,让养老更有“医”靠
在山东龙口恒康养老服务中心,99岁高龄的陈凤林从开业至今已入住5年,他感慨地说:“这里一日三餐丰富可口,饮食规律,医护人员贴心周到,生病也不用担心没人照顾,在这里养老,我心里特别踏实。”
该中心工作人员李维忠介绍,团队会根据每位入住老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康养方案。时间一长,通过日常饮食、大小便等细节,就能精准掌握老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医护人员专业且贴心地照料,在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编织起了情感纽带,让老人们即便身处养老院,也能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秉持快乐养老的理念,希望老人们的夕阳生活同样精彩。”中心负责人韩雨说。
这是龙口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龙口大力扶持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2021年,枫晚老年公寓、开元养老康复中心、五里桥老年公寓、阳光佳苑龙新老年公寓等4家正式投入运营,为龙口新增医养结合床位830余张。目前,龙口市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已达10家,22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开展健康养老服务,签约率达100%。

枫晚养老公寓进行太极拳养生活动
政策加持,托起幸福“夕阳红”
清晨的阳光洒在龙口市老年大学的窗台上,书法班里墨香氤氲,舞蹈室里乐曲悠扬,摄影课上老人们举着相机记录美好瞬间……这幅充满活力的晨间图景,也是“福寿龙口 快乐养老”服务品牌的生动写照。
龙口市通过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11家日间照料中心、56家农村幸福院,全市构建起“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13家长者食堂采用“个人承担+财政补助+市场化”模式,让老人吃得实惠、吃得安心。
自2008年起,龙口在全国县市级中率先推行70周岁以上老年人长寿津贴制度,并连续多年提高标准,目前已形成梯度化保障体系:70—79周岁每人每年300元,80—89周岁每人每年400元,90—98周岁每人每年600元,99周岁及以上长寿老人每人每月600元(含上级补贴)。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老龄津贴约3亿元,2025年预计发放3500万元。
此外,龙口市大力发展公益性养老服务,设立20支社区慈善基金,募集资金超100万元,数量及金额均居烟台首位。
据龙口市民政局数据,全市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稳步提升,已达到4.2%,百岁及以上的老“寿星”有151人,数量超全国平均水平。

恒康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到龙口南山旅游景点游览
环境赋能,打造康养“桃花源”
“公园修得这么漂亮,没事出来溜达一圈,心情立马舒畅了。”在黄县林苑,75岁的市民杨阿姨坐在椅子上,悠然享受着慢生活的惬意。龙口市持续以环境赋能打造康养“桃花源”。
龙口的康养文旅探索可追溯到1997年,南山集团率先布局,建设了集观光与养老功能于一体的南山老年公寓及南山景区。如今,历经20余载发展,龙口的康养版图不断拓展。建成龙口市民活动中心、格润富德田园综合体康养项目、嘉元艺术小镇、芦头镇环湖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等一批特色项目,丰富了“旅游+康养”的业态组合。
龙口市打造了一批康养主题节庆,自2012年起,连续举办龙口市孝德文化节和南山国际长寿文化节,开展“新二十四孝贤”评选活动,让孝德从家庭美德延伸为社会公德,涌现出一大批孝老敬老的先进典型,为康养产业注入温暖的人文内核。
从完善的养老机构和贴心的医养结合服务,到暖心的养老政策和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再到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蓬勃发展的文旅康养产业,龙口不断创新与完善康养体系,为更多老年人创造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让“最美龙口”成为更多人心中的幸福目的地。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