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益企同行|绿云生物:科技沃土孕育“零农残”奇迹

典范莱山 2025-07-25 10:39

  开卷语

  民营经济是莱山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企业家是这片热土上最动人的奋斗者。为集中展示莱山区优质企业发展成果,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营造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特推出【踔厉奋发 益企同行】专栏,全景呈现扎根莱山区的民营企业“闯关破局、勇立潮头”的奋进图景,宣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干为先的优秀莱山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讲述莱山民营经济的澎湃故事!

  在莱山这片创新沃土上,一粒绿色的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深耕农业生物科技25载的烟台绿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硬核科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连续十年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的苹果农药残留“未检出”,SOD等抗氧化活性指标翻倍,创造出有生命活力的健康果品。目前绿云在全国建立零农残基地8个、“绿云快乐果园”2000余个,为果农带来亩均增收3000-5000元的实打实效益。

  创新基因:

  破解农业痛点的科技密码

  走进绿云1600平方米的科研中心,微生物实验室里全自动发酵系统高效运转,生物技术将海洋资源转化为植物能量。“传统农业过度依赖化学药剂,我们决心用生物科技为土地‘疗伤’。”公司董事长张晓静目光坚定。绿云生物将自主创新的基因深植企业发展脉络——20余项国家专利构筑技术壁垒,国内首创微生物混合发酵技术实现产业化落地,2005年胶原蛋白螯合剂系列产品更是拿下行业首个农业部登记产品,全国生态产业联盟的首位会员单位,是生态苹果和生态梨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产学研融合的血液始终在绿云流淌。从与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工作站,到联合中国农大、鲁东大学等高校攻关技术瓶颈,土壤健康体检中心和菌种资源研发中心,让生物科技转化成田间地头的效果更靠谱,这条路我们走了二十年。如今,年产2000多吨微生物菌剂,正在助力生态农业发展,保证了农残安全和营养安全。

  生态赋能:

  从土壤健康到乡村振兴

  在莱山区院格庄的永智农场秋月梨基地,技术人员算了一笔明白账:“按绿云方案管理后,口感更好,入口安全,产量翻倍,品质更高!”这背后是绿云构建的“养土-免疫-防控”生态闭环。

  绿云一万多平方米的厂区,生物肥发酵车间与科研楼交相辉映。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轨迹,正与莱山区打造高端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同频共振。“我们以‘降农残’为支点,撬动的是农业生态价值的重塑。”张晓静董事长望向满载生物有机肥的货车驶向全国,“让农民增收、让消费者安心、让土地永续——这才是农业科技应有的温度。”

  烟台绿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晓静

  莱山沃土育新枝

  绿色农业启新程

  绿云生物25年的创新跋涉,不仅为莱山区现代农业镶嵌上一颗科技明珠,更标注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当生物技术与生态理念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深度融合,零农残果品代表的不仅是消费升级的浪潮,更是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跃迁。

  在莱山区全力构建“产学研用”生态圈的当下,绿云模式恰逢其时——它证明科技创新完全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同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这种“绿色生产力”的蓬勃生长,正是莱山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最生动的注脚。随着更多农业“专精特新”企业在这片热土扎根,一条以科技赋能农业、以生态重塑价值、以品质引领市场的发展之路正加速铺展,为烟台乃至全国的农业现代化书写崭新的“莱山方案”。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