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检察“三个管理” · 提升年】聚焦“三个维度”发力 谱写“三化一体”检察管理新模式

烟台市人民检察院 2025-07-17 09:00

  编者按

  【烟台检察“三个管理”·提升年】专栏,集中展示全市检察机关在“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深化高质效检察办案提升年活动”中探索的有效经验,积木成林形成全市管理矩阵,以高水平检察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检察办案。本期,牟平区人民检察院把准中等院规模等自身特点,聚焦“业务、案件、质量”三个维度,谱写出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三化一体”的检察管理新模式。

牟平区院:聚焦“三个维度”发力
谱写“三化一体”检察管理新模式
 

  业务开展的规范有序、案件办理的高效精准,是支撑检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稳固基石。牟平区人民检察院立足中等院规模、人员结构及办案数量等自身特点,运用现代化管理理念,聚焦“业务、案件、质量”三个维度,突出抓好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谱写出“三化一体”管理模式,为“三个管理”一体推进贡献牟平力量。

狠抓业务管理科学化
校准检察履职的航向标 

  “余某诈骗案作为跨省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涉及人员多、证据杂。我们采用‘图表’式绘图法,从全案20余本卷宗、100余个电子档案中提炼信息,手绘出30余页的团伙框架图,清晰梳理出各条线成员的隶属关系。”主办检察官初晓文在业务会商会议上与同事分享办案经验,讲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听得聚精会神、奋笔疾书。

  这样聚焦实战的业务交流场景,如今在该院已成为常态。近年来牟平区人民检察院不断深化检察业务会商机制,定期总结办案情况,研究制定检察业务工作的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推进措施;针对分析研判发现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精准施策,真正让每一位检察人员把高质效办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去年以来,召开检察业务会商会16次,提供办案质效分析研判报告4篇,为高质效履职办案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其次,打破部门屏障,进一步探索案件线索共享机制,建立检察一体化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全流程“台账式”管理,既使每条线索“事事有回音”,又倒逼接收部门“件件要落实”,确保“移交-接受-反馈”全程留痕,提升案件线索共享质效,打造“十大业务”一体发展模式。其中在办理刘某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时,刑检部门就及时移交线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同步开展审查,形成工作合力,经调查核实提出285万余元的惩罚性赔偿金,6月中旬,法院做出支持判决。

  在此基础上,牟平区人民检察院还完善检察人员考评机制,创新开展“擂台赛马”工程,建立个人履职清单和人员轮岗交流机制,对成绩优秀的予以表扬,对工作进展不明显的进行约谈,必要时开展轮岗交流活动,为检察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勤抓案件管理精细化
筑牢司法公正的生命线 

  案件是检察工作的核心载体,案件质量则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在确保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在最短的时限内办结案件,不仅能提高办案效率,也能解决当事人的“诉累”。

  工作中,牟平区人民检察院切实做好案件流程监控,帮助办案人员把握好办案过程中的每个重要环节和关键点,确保程序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充分利用“数检通”实时“体检”,存在问题做到“日结日清”,据统计,先后共开展流程监控、数据核查活动167次,整改问题181个。此外,利用效率管理平台对办理周期较长案件限时预警亮灯,助推案件管理规范性不断提升。一位年轻检察官坦言:“这红灯一亮,压力瞬间传导到位,想拖拉都没机会,倒逼我们必须科学规划办案时间。”

  在权力规范上,建立“三张清单”,明确了检察官依照法律规定和检察长委托行使的职权清单、部门负责人和分管副检察长审核的重要法律文书清单、需要提交检察官联席会议和检委会审议的案件清单,构建起边界清晰的办案权力框架,统一类案适用标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切实发挥好案件办理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强化内部监督的同时,牟平区人民检察院也将案件办理的外部监督提上重要日程。通过上门走访、检察开放日等活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32条;做好公开听证工作,邀请人民监督员监督办案29件次,邀请代表、委员参加检察听证41次,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常抓质量管理制度化
推动案件质量稳步提升 

  “这是上半年案卡填录情况的‘体检报告’,请各位领导查收,上级共通报问题类型19项、问题或疑似问题62个,我院均为0。说明‘心理’健康,‘身体’无恙。”

  周一上班,检察业务管理部的刘静就把一份业务“体检报告”发到了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员额检察官的邮箱中。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制度化质量管理构筑的坚实防线。今年以来,牟平区人民检察院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式质量管控体系,让制度成为质量的“守护神”。

  健全典型案例提升制度。典型案例是提升办案质量的“活教材”。牟平区人民检察院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作为检委会、部务会必学内容。同时在日常办案中主动挖掘具备典型潜质的案件有针对性进行培育,从案件受理之初就以高标准推进,总结办案经验,提炼办案亮点,有4起案件被评为典型案例,为提升案件质量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检察办案指引。

    健全常态化案件评查制度。成立案件质量评查领导小组,精选办案骨干担任质量评查员,围绕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文书制作、办案效果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建立起完备的案件评查体系,已开展常规检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6次,评查案件72件。

   健全评查结果反馈追责制度。对评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办案人和办案部门,不仅指出问题,更深入剖析根源和机制漏洞,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评查领导小组,确保“评查一案、整改一类”。对评查认定为不合格和重大瑕疵案件的也同步移送检务督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司法责任。通过案件评查共发现程序类问题3个,瑕疵类文书22份,进行评查反馈6次,均已整改完毕。

  “这上面的每一个签名、每一个决定,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有了终身负责这把剑悬在头顶,办每一起案子都不敢有丝毫懈怠马虎。”荣退仪式上,资深检察官孙晓煜,捧着单位制作的自己曾经签名的相关文书,有感而发。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