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先锋如旗,引领前行;榜样如炬,照亮初心。烟台检察机关的每一位先进典型,以忠诚为底色、以匠心守初心,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担当作为,把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事业推向前进、以检察履职礼赞“七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烟台市检察院特别推出“七一特辑 · 烟检先锋”栏目,展示一批在检察岗位上勇担使命的先锋人物,见证他们在法治路上以初心为灯、照亮法治征程的先锋力量!
先锋事迹

她,法医专业出身,却在工作第二年就高分通过司法考试,10年历经四个岗位,她把每个岗位都干出了精彩。她就是莱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董娟,先后荣获“烟台市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检察机关案件管理业务能手”“全市刑事检察业务能手”,参与研发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分别获全省检察机关一、二等奖并在全省推广应用,撰写的文章被《检察日报》《法制博览》等刊发。
法医:以科学还原正义
“独于狱案,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这是她做法医的座右铭。近年来,她办理法医各类案件101起,连续多年受烟台市人民检察院指派,参加公安部组织的法医方面的CNAS盲审测试,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受业务部门委托,她对一起案发现场无监控且无其他在场证人的故意伤害案件的致伤方式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通过调取相关影像学资料、到案发现场复勘,最终作出“被害人左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排除由钢管打击等直接暴力作用所致”的审查意见。为消除分歧,她协助承办检察官向双方当事人及其律师、公安侦查人员阐释了被害人因其他外力作用所致损伤的事实,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未提出异议,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也被评为烟台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案管:以精准规范司法
2018年11月,她被调往案件管理部门负责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维工作。既无办案经验又不懂计算机的她通过一晚晚的加班学习以及向上级院多次请示,最终在没有专业培训的情况下,短短几周就熟悉了各业务条线的几百项流程操作,并顺利完成1.5版本和内设机构改革业务系统的配置工作,有效保证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2020年5月,一位因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北京阅卷的莱州律师前来求助,她在没有规定和先例的情况下,反复联系北京的检察机关,尝试了无数次的技术衔接,终于成功提供了莱州市人民检察院首次异地远程阅卷,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数字检察:以科技赋能监督
新时代的检察工作需要以数字赋能提升检察监督质效。2023年,她以一起未成年人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为切入口,对目前在校学生涉“帮信”犯罪高发情况进行分析,构建了“在校学生涉‘帮信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数据碰撞比对挖掘法律监督线索,针对监管漏洞开展法律监督工作,并联合教体局等四部门会签文件,形成治理合力。针对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与法院、公安座谈,统一司法标准。该模型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优秀模型竞赛”二等奖,办理的案例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

2024年,她又参与研发了“电诈案件违法所得判决不当类案监督模型”,并作为汇报人在全省竞赛现场汇报,该模型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优秀模型一等奖”,入选全省数字检察典型案例。
刑事检察:以法律守护公正
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在10年的职业经历中,董娟始终把忠诚于党、忠实于法律作为价值追求,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升专业素养,敢拼实干、冲锋在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熟悉董娟的同志都知道,她身上最鲜明的品质便是对学习与钻研近乎本能的执着,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把工作做到极致都是她的行动标尺。

2025年5月,作为一名刚入额不久的检察官,董娟接到备战全市刑事检察业务竞赛的任务,她把备赛当成了一个精进业务的过程,刑法条文逐字精读,新旧司法解释反复比对,从证据采信到法律适用,深研每一处细节,笔记本上记满了她对法律和案件的批注和思考,凭借系统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打磨抛光”守护公平正义的专业能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最终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荣获“全市刑事检察业务能手”称号。
从法医白到检察蓝,岗位在变,但董娟的初心从未改变。十年四岗的辗转淬炼,她以专业为刃,剖开案件迷雾;以创新为帆,突破技术壁垒;以信仰为锚,坚守法治底线。在法治浪潮中,她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人的使命担当。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