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度与覆盖面,烟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自2025年5月开始,深入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载体平台,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促进就业市场供需精准对接,有效促进了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市稳就业、保民生筑牢根基。

莱山区秉持“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原则,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规范用工登记与社保缴纳;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强化参保政策宣传和缴费指导;针对就业供需匹配,依托烟台公共招聘网、“莱小驿”社区就业驿站等平台高效推送岗位信息。活动期间,累计走访企业102家,服务灵活就业人员3000余人次,发放政策明白纸4000余份,人岗匹配效率显著提升。

牟平区针对企业、社区、平台三类场景,分别制定用工规范指导、政策宣讲、岗位匹配、就业指导等方案,确保精准施策,走访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67家,开展进社区活动3场,服务居民超2000人次,发放政策明白纸2000余份,协助3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完成社保参保登记。

龙口市结合本地实际,将宣传活动与行政执法检查、社区“微就业”活动相结合,在人流密集的广场、乡村集市等地开展针对性宣传。活动期间,龙口市服务企业106家,推送岗位信息160余条,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服务灵活就业群体800余人次。此外,龙口市还通过专业讲师现场授课,提升乡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条件。

莱州市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制定差异化策略,针对中小微企业,联合工会、工商联、相关镇街,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大礼包”,搭建高效供需信息共享桥梁;针对社区灵活就业等群体,联合街道、社区、社保等部门开展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发放明白纸、开展一对一服务,将就业和社保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载体平台及新业态人员,联合工会等部门召开座谈会,宣讲就业政策,鼓励办理就业登记、参保缴费。

高新区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开展现场政策宣讲会,深入创业1号、创业大厦、生物医药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等5个重点园区及载体平台,实地走访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100余家,覆盖全区6个主要社区,累计服务灵活就业人员200余人次。重点针对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家政人员开展专场政策宣讲会5场,发放政策明白纸1500余份。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群等推送政策解读信息覆盖超5000人。广泛收集并分类整理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整合发布岗位信息500余条。

蓬莱区在全区分西、中、东三个片区举办“三进三送”暨家门口招聘活动,活动期间发放求职招聘、就业登记和社保缴纳明白纸500余份,进一步提高了就业政策知晓率。长岛综试区深入中小微企业、快递平台、渔家乐业户等经营服务主体,送政策、送服务,强化用工规范,助力企业规避用工风险,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黄渤海新区通过“幸福集市”等活动现场解读社保政策,开展育婴师、叉车等免费技能培训,累计开设9期共计433人,推荐就业112人。大季家街道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明确时间表、任务图,认真开展“三进三送”活动;古现街道由党群服务中心牵头,统筹18个商业社区协同推进;福莱山街道通过千个网格群将信息精准送达,实现责任到人、服务到片。另外,黄渤海新区借助AI技术打造“就业生态圈”,实现智能匹配求职全链条服务,举办直播带岗、“职场初体验”“扬帆八角湾”等特色活动,提升了就业和人才服务水平。
下一步,市县两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将聚焦企业用工需求、群众就业难题,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扩大政策覆盖面,强化技能培训与岗位匹配,全力稳就业、惠民生,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