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织网 医保暖心 烟台黄渤海新区净增参保人数全市首位

黄渤海新区 2025-07-03 15:55

  今年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医保参保工作捷报频传:全区净增参保人数居全市首位,新生儿参保率达95%,中小学生实现100%应保尽保……亮眼数据背后,是黄渤海新区人社局医保部门以“精准滴灌”取代“大水漫灌”,用“智慧赋能”叠加“温情服务”,在民生保障答卷上写下的生动注脚。

  精准画像 “政策找人”更主动

  “原来研究生也能参加居民医保,门诊买药、住院都能报!”日前,在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学生李晟现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完成参保登记,手中环保袋上还印着参保二维码和咨询热线。不仅李晟,黄渤海新区人社局医保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比对,主动锁定该校40余名未参保学生,并带着定制宣传物资走进校园为他们现场办理。

  参保底数不清、人群特征不明,是医保扩面工作的最大堵点。为破解这一难题,黄渤海新区人社局通过“数据赋能”创新实践,整合公安户籍、教育学籍、人社就业等12个部门数据,构建起覆盖46万常住人口的“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

  在数据库中,7600名未参保及断保人员的“身份画像”被精准标注:新生儿未参保35人、学生未参保310人、新业态从业者约3000人,断保原因中就业变动占40%、经济压力占15%……依托“数据跑腿+精准触达”的模式,政策宣传转化率提升60%。

  滴灌服务 三类群体享定制

  前不久,烟台业达医院产房外的“医保专窗”前,新手妈妈王女士正打开“爱山东”APP,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孩子的出生医学证明和医保参保业务。“不用交纸质材料,系统自动抓取信息,出院就能刷宝宝的电子医保凭证,太方便了!”这种将参保服务嵌入民生关键节点的做法,让黄渤海新区新生儿参保周期从过去的“跑三趟、等一周”压缩至“一站式、即时办”。

  针对中小学生,黄渤海新区医保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将《学生医保政策明白纸》随开学通知书一同发放,图文并茂地讲解“门诊统筹能报多少”“大病保险怎么用”,同时附上了医院联网结算的具体流程。“以前总觉得孩子有‘学平险’就够了,现在才知道医保是更基本的保障。”家长刘先生的话,道出了政策精准解读的重要性。

  除特定人群外,新业态从业者也是扩面重点。黄渤海新区采用“企业联动+灵活通道”模式,一方面走进美团、顺丰等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并为招用10人以上的企业提供“上门签约+批量参保”服务;另一方面在衡山路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流动参保服务站”,每周六为骑手、网约车司机提供“刷脸登记、扫码缴费、即时激活电子凭证”的“摆摊式”服务。

  个体从业者张师傅算了笔账:“按灵活就业缴费,每月不到300元,生病住院能报90%,年龄大了还能享受职工退休医疗待遇,比自己琢磨买商业险踏实多了。”

  立体宣传 保障帮扶摸得着

  医保政策宣传的核心在于让惠民举措从“纸上条文”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生活支持。为此,黄渤海新区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将政策精准传达至每个角落,让保障服务真正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线上,衡山路商圈电子屏循环播放“医保小课堂”短视频,动画演示参保流程;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解读文章,文末直接链接缴费入口,实现“指尖参保”。线下,150余名社区网格员带着《参保明白纸》入户走访,3000份《医保参保指南》贴进社区、商超。

  “政策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带着温度的帮扶。”社区网格员的理念在“志汇助老”文明实践大集上得到生动体现:医保展位前,志愿者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用方言讲解“门诊慢特病怎么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怎么做”等政策细节,当天就有20余位老人现场完成了参保登记。

  这样的温情服务正转化为实际成效:为经济压力型断保者精准推送政府补贴政策,为政策误解型群体制作政策解读手册,为就业变动者搭建“医保+人社”联动桥梁……通过精准施策,黄渤海新区断保人员续保率提升至72%。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