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莱阳市人大常委会:以“四赋能”激活改革动力 书写代表履职新答卷

梨乡莱阳 2025-07-02 08:38

  近年来,莱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扛起全面深化改革的人大担当,通过学习赋能、监督赋能、改革赋能、实践赋能“四个赋能”激活改革动力,不断探索代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助推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赋能,固本强基永葆政治本色

  一是构建“学习+”立体培训体系持续“充电”。健全立体培训体系,通过集中培训、外出学习、专家授课等方式,全面系统讲授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以及代表法、组织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素养。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教育培训10余场次200余人次,组织代表围绕所学内容进行专题研讨交流30余人次。

  二是运用“网络+”数据平台模式持续“蓄能”。用好“莱阳人大”等微信平台和代表联络站(点、室),创新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培训,坚持普遍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针对不同代表个体差异,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加强对新时代党管意识形态、保密等工作的学习,引导代表在接待选民、联系群众中主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擦亮代表忠诚履职、勤勉尽责的政治本色。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为基层群众答疑解惑50余次,参与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源头治理工作10余次。

 监督赋能,建言献策磨砺履职成色

  一是联动调研助力提质增效。构建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各工作委员会协调、特长代表领衔、若干方面参与的联动调研机制,围绕乡村振兴、民生事业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开展督查调研120余人次;按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城建交通、乡村振兴、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60余条。

  二是建言献策促梨乡发展。建立群众心声反馈收集制度,组织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群众心声,以代表建议的形式在人代会和半年代表座谈会中提出,组织相关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跟进调度、重点督办,推动群众心声落在实处。今年以来,各级代表通过走访联系群众、视察调研等活动累计收集群众心声50余项,形成“打通断头路,畅通城市交通微循环”等代表建议48条,现已基本答复完毕,推动富山路蚬河大桥、文化路、七星街、旌旗东路等城区道路大修改造完工通车。

 改革赋能,释放活力擦亮创新特色

  一是打造品牌提效能。创新开展“一镇一品牌,一站一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探索出镇街人大开展工作有效路径,在全市19个代表联络站打造“姜”心声、“照旺”未来、“梨”享幸福、“河”你一起、“厢”约共治等特色品牌,依托品牌建设推动基层民生问题化解。截至目前,站内代表帮助群众解决房屋漏水、邻里纠纷、环境治理、课后辅导等民生问题100余件,房官晓代表牵头创办的纪格庄圆梦蒲公英学后服务班已连续举办16次,惠及学生1000余人。

  二是塑强优势助振兴。建设新“食”代预制菜产业人大代表创新团队,在全市打造预制菜产业代表联络室7处,将代表履职平台建在预制菜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各级代表的资源优势和带动引领作用,汇聚起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代表所在的鲁花集团、龙大集团、春雪集团、龙大美食等企业借助自身近四十年的食品制造和预制菜生产、出口优势,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个、行业标准9个,助力莱阳市荣获“中国预制菜第一市”、全国首个“中国绿色预制菜之乡”等国家级荣誉。

 实践赋能,守牢初心绘就民生暖色 

  一是为民解忧办实事。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履职新担当、树立新形象、建功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岗位和行业特点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为民服务办实事1200余件。李杰、初杰忠、夏晓丽等医疗领域代表发挥自身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为群众健康查体、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活动30余场,服务基层群众600余人;刘桦林代表牵头对村庄10千米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解决村庄自来水流失浪费严重、水压低的问题;尉云高代表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购置40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舒适、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二是热心公益展风采。引导各级代表以“公益暖民心”为主线,精心组织开展公益帮扶活动。肖海英、苏芳、杜杰等代表每年拿出8000-30000元资金帮助贫困大学生、贫困山区儿童,王睿代表在山东溥博集团内部提供10余个残疾人就业岗位,辛旭峰代表向莱阳慈善总会捐款5万元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