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6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上宣读了《关于表彰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的决定》,授予马怀龙等59名(组)同志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授予范卫东等119名(组)同志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烟台市4名同志被授予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称号,其中不离不弃照顾患病妻儿二十余载的莱阳市翟同金获评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组)。

让我们向榜样致敬!
翟同金,男,1953年2月出生,汉族,群众,莱阳市羊郡镇翟家庄村村民。20余年来,他肩负起照顾瘫痪妻子和脑瘤失明儿子的重担,在亲情面前,苦难的生活没有将他压倒,他用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撑起小小的家庭,展现了余华笔下的现代“福贵”精神,诠释了“爱”与“责任”,是真正的模范丈夫、伟大父亲。

情深似海 · 二十载守护瘫痪爱妻
翟同金与妻子翟秀荣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育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生活虽平淡却充实,然而,2002年的一场意外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这天,妻子在果园帮忙时突然四肢麻木,无力行走。起初没当回事,后来症状逐渐加重,这才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告诉了老伴儿翟同金。翟同金得知后立即带妻子前往市里医院检查。一开始,两人都以为是干活累着了或是受凉了,吃点药就能好,但医生却告诉翟同金,妻子翟秀荣因早年颈椎受伤未重视,加之常年劳作,病情恶化,颈椎增生压迫神经,无法手术,只能回家保守治疗,以后有瘫痪在床的风险。“一开始还能自己走路,后来疼得走不了,我给她做了拐杖,拄着拐杖也能自己走路,生活还能自理,再后来就彻底走不了路了,只能躺在床上让人照顾。”翟同金说。
望着躺在床上病情日渐加重的妻子,为了爱的承诺,为了尽到丈夫的责任,翟同金从未想过逃避,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尽办法给妻子治病。想到巨额的医药费,妻子曾多次提出想要放弃治疗,但翟同金却说:“钱花光了可以再挣,只要人还在,比什么都重要。”
从此,他更加勤奋地种地、干农活,同时带着妻子四处求医,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女儿们也尽力贴补家用,但只是杯水车薪。翟同金为了给妻子攒钱治病,他省吃俭用,一年到头舍不得为自己添置新衣,皱纹在不知不觉中堆满翟同金的脸庞,当年50岁出头的他看起来却像是70岁的人。尽管如此,妻子的病,也并未出现好转。但是,翟同金依然没有放弃,他始终坚信,只要不放弃、不抛弃,妻子就还有希望。自那时起,他每天像陀螺一样忙碌,白天为妻子按摩四肢,定时翻身,防止生褥疮和肌肉萎缩。晚上,翟同金更是要起来四到五次,给妻子更换护理垫。遇到妻子因久卧在床出现便秘的情况,翟同金也丝毫不嫌弃地用手指一点点往外抠,缓解症状。为了让妻子舒服,他坚持每天为她擦洗身子,换上干净衣服。翟同金还自学护理手法,为妻子进行康复治疗,一有空就帮她按摩、活动筋骨,陪她说话。
在翟同金的悉心照料下,妻子瘫痪在床多年,却始终保持良好卫生状态,从未生过褥疮,也没有难闻的味道。他的付出与坚守让亲戚朋友赞不绝口。
父爱如山 · 独立撑起病儿希望
麻绳专挑细处断,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09年4月,翟同金在烟台餐馆打工的儿子翟全波连续发烧一个月未愈,医院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脑干肿瘤,且因位置特殊无法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更令人痛心的是,不久后翟全波因肿瘤压迫视神经而失明。翟同金心如刀绞,却深知自己不能倒下:“家里只能靠我了,如果我倒下,这个家就完了。
照顾一位瘫痪的妻子,已经让翟同金力不从心,现在又要照顾生病和失明的儿子,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短暂的消沉过后,翟同金还是下定决心:妻子要照顾好,儿子更要救!翟同金大半辈子都靠种植果园为生,年收入仅几千元,治疗妻子已让他负债累累,儿子的病更是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尽管两个女儿也拿出积蓄贴补家用,但高额的医疗费用仍让他夜不能寐。“每天一睁眼,光一家人吃药就得一百多元,但是有病咱就得治啊,借钱也得治!”翟同金便在村中挨家挨户地借钱,村民们都同情翟同金一家的遭遇,纷纷借钱给他。
带着借来的几万块钱,翟同金带着儿子踏上寻医之路。凌晨5点,他便带着儿子坐上大巴车,辗转于威海、烟台、青岛、河南和北京等地,只为找到一丝希望。大字不识的他,硬是一路打听着找到权威专家,但得到的诊断结果却一次次让他失望。“医生说,手术的成功率仅有百分之二,有很大可能下不来手术台,就算下来了也有很大可能是个植物人。”翟同金含泪回到家中,却始终不让妻子察觉自己的悲伤。由于要带儿子东奔西走四处看病,致使家中瘫痪的妻子无人看护,他便只能麻烦亲戚暂时帮忙照顾,等到儿子看完医生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
儿子翟全波意志消沉,甚至萌生轻生念头,但翟同金始终鼓励他:“我不会放弃,你也不能放弃。”他鼓励儿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摸索着擦个桌子。翟全波也主动帮父亲分担一点照顾母亲的责任,帮母亲按摩。翟同金还特意学习了穴位按摩,在儿子头痛时,能通过按摩帮他缓解一些疼痛。
身残志坚 · 病痛难挡爱家之心
翟同金每日天不亮便起床准备饭菜,当他人还在梦乡时,他仍在忙碌。无论四季更迭,他坚持早起整理家务、洗衣,为妻子按摩、梳头、穿衣、喂药,随后上山劳作。他说:“只要我还能动,就不让失明的儿子冒险做饭。”
妻子去世前两年,可以说是翟同金最难熬的时候。已经病得十分严重的老伴躺得时间一长就受不了,一直喊着难受,特别是到了夜里,干了一整天农活的翟同金还得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每隔半小时就要起床给妻子翻身、喂水。农闲的时候,他还要带着儿子到处求医,打听到有可能治疗儿子肿瘤的地方,不远千里也要赶紧带着儿子去看,陀螺一样不辞辛苦地劳作让他落下了一身病。膝盖增生、腰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和肠息肉……每一个病都需要做手术,但他舍不得花钱治疗,只想把钱留给儿子治病。翟同金说,尽管站着的每一秒都疼得冒汗,但为了家人,他能坚持就坚持,坚持不住就吃药维持着,让它不那么疼。他常说,只要能与家人在一起,什么困难都能面对,从不后悔自己的付出,只心疼妻子和儿子的遭遇,感激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生活的艰辛好几次让这个家庭濒临崩溃,但是翟同金用他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庭的重任,困境反而激发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20多年来,翟同金无怨无悔、默默付出,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对妻子和儿子的不离不弃感动了身边很多人。如今,他虽两鬓斑白,但初心未改。2021年,翟同金的妻子去世了,现在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儿子中。“只要还能动,我一定会把儿子照顾好,也算实现我老伴的遗愿。”翟同金说。
目前,翟同金和儿子翟全波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了低保,每个月有500多元的补贴,并且逐年提标,儿子翟全波享受特困政策,每个月还有1120元补贴,这对父子也在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期盼着希望与奇迹的发生。
甘将半世付家暖,翟同金用自己二十余载的坚守与付出,践行着对妻子与儿子不离不弃的诺言。此次当选“山东省道德模范”,不仅是对翟同金个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更是对他高尚品德的褒奖。近年来,莱阳市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围绕“书香龙城·梨乡有礼,做知书达礼的莱阳人”建设,推进“尚德梨乡”道德建设,探索建立了“四三三四”好人推荐、评选、宣传、关爱模式,涌现出一大批敢担当、善作为的道德典型,近年来共有8人获评“中国好人”,50人获评“山东好人”,7人获评“山东省道德模范”,75人获评“烟台好人”,6人获评“烟台十佳好人”,38人获评“烟台市道德模范”。下一步,莱阳市将继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榜样力量、讲好道德故事,推动“做知书达礼的莱阳人”成为梨乡人民最美的精神追求。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