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莱阳市文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大举措” 推动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梨乡莱阳 2025-07-01 10:27

  今年以来,莱阳市文联以协会换届为契机,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推出健全体制机制、理顺管理规范、精准选拔人才、赋能协会发展“四大举措”,推动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工作者进入新协会领导班子,协会的代表性、凝聚力、开拓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协会焕活力、创作攀高峰、活动亮品牌”良性发展格局。

健全体制机制,筑牢换届工作基础

  一是构建专项领导机制。成立由市文联党组牵头组建的协会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换届选举部署会议,组织11个协会主席及秘书长参会,形成制度化专项领导机制,通过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程督导,保障换届流程规范有序、全程留痕。

  二是完善制度规范体系。严格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协会章程制定换届方案,明确流程、候选人资格及选举方式,推动换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书法家、美术家等10个协会换届,按照烟台文联部署成立莱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三是建立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开展换届程序联合审查,严格执行公职人员在协会兼职备案制度,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格局,确保各环节合法合规。

理顺管理规范,强化制度刚性约束

  一是严格会员准入退出机制。修订完善《莱阳市文艺家协会会员管理办法》,建立“基础资质+综合评价”准入标准,明确考核不达标及违规违纪等退出情形,依托“山东省文联统一管理平台”实施会员资质审核、履职追踪、状态预警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动态更新机制确保会员队伍专业性与纯洁性,实现人才梯队持续优化。

  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激励体系。构建“日常+年度+任期”三级考核评价体系,将市级活动参与率、创作成果、志愿服务等量化指标纳入主席团考核细则,对优秀会员优先推荐参评市级文艺奖项并纳入重点人才库培养,对履职不力者严格执行退出机制。截至目前,累计对上推介15人次,其中书法家协会主席张君被授予2023年“烟台最美文艺工作者”称号、作家夏龙河的长篇小说《南大门》被列入2024—2026年烟台市文艺创作工作规划项目库。

  三是强化行风建设监督。组织12个协会主席团成员签署《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建立“协会自查+群众举报+部门联查”排查机制,换届工作开展以来,组织开展专项排查行动1次,重点核查抄袭剽窃、虚假宣传等行为,对苗头性问题实施约谈提醒。今年以来,开展抄袭剽窃、虚假宣传专项排查行动1次,未发现苗头性问题。

精准选拔人才,优化队伍梯次结构

  一是拓宽人才选拔视野。重点吸纳中青年骨干、新文艺群体及自由职业者加入协会,通过换届实现各协会主席团中青年会员占比达30%以上,有效优化队伍年龄结构提升组织活力。

  二是突出专业能力导向。以创作成果、行业影响力为核心选拔标准,择优推选国家级艺术家及领域拔尖人才进入主席团,推动领导班子专业水准整体跃升,全面提升协会专业权威性。换届工作开展以来,市音乐家协会获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别贡献奖”,书协、美协各新增国家级会员1人、作家协会新增省级会员4人,数量居烟台前列。

  三是建立后备人才库。实施名师“传帮带”计划,成功破解后备人才断层困境,实现文艺人才梯队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累计组织艺术名家开设专项培训班及高研班,培育本土青年文艺骨干120余人;舞蹈家协会、戏剧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常态化开展文艺宣讲,为基层培育文艺骨干500余人次。

 赋能协会发展,文艺成果亮点纷呈

  一是精品创作实现突破性进展。换届工作开展以来,各协会累计推出精品力作1000余件,累计获省级及以上奖项、入展、刊发93人(件)次。其中,作家夏龙河的长篇小说《四通鼓》获山东省文学界最高奖项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电影家协会创作拍摄的电影《预制厨神》、《刚柔螳螂》在全国公映,音乐家协会创作的《生生不息》《幸福伴着梨花开》《醉八仙》等5首原创歌曲登上央视。

  二是品牌活动凸显社会影响力。策划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城乡建设摄影大赛、“奋进新征程 讴歌新时代”摄影大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书画印联展、莱阳印社首届书画精品展等8场大型展览,累计展出书法、绘画、摄影、篆刻作品1000余幅,观展人数达1万余人次;举办市直机关书法培训班7期,邀请书法名家现场授课,培训机关干部500余人次;开展以送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戏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六进”活动153场,覆盖群众5万余人次,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参与感和获得感。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