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烟台检察“三个管理”·提升年】专栏,集中展示全市检察机关在“贯通推进‘三个管理’深化高质效检察办案提升年活动”中探索的有效经验,积木成林形成全市管理矩阵,以高水平检察管理推动做实高质效检察办案。本期,蓬莱区人民检察院全新上线的捕诉案件高质效办理清单正式“亮相”,看“小清单”如何撬动办案质效跃升,勾勒司法规范“大图景”。

过去办案靠经验,文书节点怕疏漏;现在清单‘划重点’,每个环节都有‘说明书’!”今年以来,蓬莱区人民检察院深刻学习领悟最高检一取消三不再、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决策精神,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创新建立捕诉案件高质效办理清单工作机制,制定《捕诉案件流程记录表》,切实以高质效检察管理服务保障高质效检察办案。
“我们分析了过去围绕考核履职中的不当做法,汇总多年来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了刑事检察业务流程中的易漏点、易错点等办案风险...”谈及清单制作背景,蓬莱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滕贵拿出前期调研记录。

今年以来,蓬莱区人民检察院全面总结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办案问题,围绕优化办案流程、强化监督力度、落地重点专项行动三个维度,创新打造捕诉案件高质效办理清单指引。
聚焦“重实体、轻程序”的办案痛点。以“程序规范+实体正确”双轮驱动为原则,与“三个善于”和“流程监控”相结合,在清单中嵌入“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实体指引模块,同步列明“诉讼权利保障、办案期限、文书制作、案卡填录”等流程节点,既保证每位检察官办案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提升案件审查的能力,又加强办案流程管理。
聚焦“监督虚化”的办案难点。将“主动开展法律监督”纳入清单管理,设为检察办案的规定动作,要求办案人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阶段同步开展侦查活动监督等工作,同时增加监督事项的审核把关环节,让“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成为司法常态。
聚焦“服务大局不足”的办案弱点。清单首次设置“重点专项工作”项目,提示检察官在办案中开展“府检联动”等专项行动的相关履职,既方便统计,弥补业务应用系统无法抓取此类工作相关数据的不足,又为院领导作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参考,将服务社会治理和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这份清单,像一张‘办案地图’,按照清单办案的过程也像给案件同时做了一次‘全身体检’。”自从办理指引上线以来,蓬莱区人民检察院不少干警这样说。
据了解,蓬莱区人民检察院的捕诉案件高质效办理清单工作机制以加强全流程即时管理为出发点,将逮捕案件流程拆解为“案件受理-重点审查供述-重点案件审核把关-侦查监督-不捕案件理由说明-案卡填录检查-卷宗整理”7大阶段;公诉案件过程分解成“受案审查、权利义务告知、强制措施变更、拟审查报告、审核把关、出庭公诉、判决审查”等15大模块,制定配套的操作指南,通过明确管理目标、优化方法路径,在每个办案节点设置“即时刻度”,办案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清单要求,逐项对照,及时矫正办案行为偏差,从“源头”上保障案件质量。
清单不是“紧箍咒”而是“工具箱”。如今,蓬莱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把办案经验转化为标准化指引,建立起检察办案各环节全流程质量管理机制,不仅实现“让新手少走弯路,让老手精益求精”,更是克服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覆盖面窄、审核滞后等问题,将“被动纠错”转向“全程监控、主动预防”,真正做到“每案必检”,实现检察办案过程中自我管理、同步管理、全链管理。
据统计,清单式办理机制上线以来,共发现卷宗文书制作、送达不及时等各类问题69个,均及时进行整改,第一时间排除案件不合格隐患,案卡填录错误率摆脱全市最高局面。
与传统清单不同,蓬莱区人民检察院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贯通推进“三个管理”,将“工作要点、执行轨迹、责任链条”等原来分散在办案各环节的管理要素“拧成一股绳”,构建起一张“立体作战图”。
今年以来,蓬莱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全程留痕式管理。将高质效案件办理审查清单与践行检察官职权清单、检察辅助人员职权清单、入额院领导办案清单、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清单“四张清单”相结合,每项工作指引贴上标签,通过设置“工作流程、制作人、责任人、完成情况”等图标,坚持以岗明责、以权定责,压实各类主体责任。业务部门或办案单元根据人员力量灵活调整,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背书制度。另一方面,完善结果运用衔接。以案件质量检查、评查为重要抓手,加强业务部门、案管管理、检务督察、政工人事等部门协作配合,将检查结果与整改督导挂钩、与履职评价挂钩,让司法责任追究真正落到实处。
当工作流程有了“执行温度计”,办案人戴上了“责任放大镜”,办案质效自然就跑出“加速度”。“这种‘三栏同框’模式让过去容易模糊的责任边界变得像‘网格线’一样清晰,2025年在办案人员减少、员额人均办案数增加的情况下,案件办理效率却进一步提升。”蓬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管理部主任张莹说道。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