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里横七竖八的电动车像“拦路虎”,宠物粪便隐身草丛成了居民脚下的“地雷”……面对社区治理中的一道道难题,烟台市芝罘区聚焦社区治理“头雁”——社区书记,以实战演练、沉浸互动、开放研讨等多元载体,精准提升社区书记治理能力,寻求解题思路,助力攻克治理难关。
平时想得头头是道,一遇到矛盾就慌了阵脚,这是很多年轻社区工作者的写照。为解决这方面问题,芝罘区定期开展社区治理“情景模拟”实战演练工作。由区级结合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120个社区治理常见问题,形成问题库,将社区书记随机分为居民组、物业组、社区组等,现场抽题,通过“案例还原—角色代入—方案比选”的实战模式,形成最优解题思路,帮助系统掌握政策法规与工作技巧。将每期活动成果刊发至“百姓晓燕”工作室,线上线下组织社区书记学习交流,推动成果落地、难题化解。


“我们住低楼层的,平时也不坐电梯,凭什么让我们也分摊电梯维修费用?”“大姨,您说的我们完全理解!但楼上楼下都是邻居,电梯要是坏了,高楼层的老人小孩上下楼也难,万一有个紧急情况,咱整栋楼都跟着受影响。”
细分社区代表、居民代表、问效代表三类角色,组织社区书记分组扮演,以“问题提出—方案解答—问效点评”为闭环机制,由居民代表直击痛点提问、社区代表现场答疑给出方案、问效代表提出改进建议,引导社区书记跳出“管理者”单一视角,既站在群众立场体悟诉求的合理性,又从“第三方”视角审视方案的科学性,为精细化施策提供了实践路径。




为推动优秀社区治理经验互学互鉴,打破区片壁垒,让优秀方法快速推广复制,芝罘区探索形成“沙龙研讨”经验交流法。发挥优秀社区头雁带动作用,常态化组织大海阳、塔山、幸福、中台等优秀社区书记围绕社区队伍、社区造血、社会组织等基层治理关切事项分享“实招”“巧招”。开展研思座谈,区街两级常态化组织社区书记“研思汇”,全覆盖全区163名社区书记,通过集中交流、沙龙研讨等形式,共议治理难题,共学服务经验。做好经验输出,结合“幸福家园”建设、小区治理等重点工作,组织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展示经验、交流做法,以示范先行带动整体提升。




打开社区书记的思路,就是为社区治理打通道路。近年来,芝罘区实施社区书记培育“雁阵赋能”工程,细分新任、创优、头雁书记3个梯队,靶向施策、精准赋能。面向新任书记实施“蹲苗计划”,每年分6批组织到优秀社区跟岗实训,安排经验丰富的书记“一对一”结对帮带,实现快速成长。面向创优书记实施“登高计划”,优选30人重点培养,定期链接高校专家、党校师资等开展专题辅导,每人每年牵头解决1—2项重点治理课题。面向头雁书记实施“领航计划”,组织开发20堂基层治理课程,依托新党校开展分享教学,组织一对多指导年轻“书记助理”等社区后备力量,帮带15名社区后备力量走上社区书记岗位。
下步,芝罘区将聚焦社区书记培育持续发力,进一步探索多样培训、常态研思、定向模拟等能力提升路径,着力满足群众需求,让“幸福家园”建设有质有感。(供稿:中共烟台市芝罘区委组织部)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