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改革未有穷期,奋楫会当击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市“11349”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改革强大合力,积极营造改革浓厚氛围,按照“改革攻坚突破年”活动安排部署,莱阳市委改革办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大家谈”活动,开设专栏邀请各镇街部门围绕相关职责领域,谈改革、亮举措、促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本期推出——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烟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公共服务优化、文旅产业升级、文化遗产保护三大工程,全力构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发展新格局,成功争创全国旅游名镇创新发展案例、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村优秀案例,山东省研学旅游创新发展案例、“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等典型案例20余个,为莱阳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构建文化惠民新格局
强化供需对接,公共文化服务展现新光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开展“龙城梨乡·醉美莱阳”新春龙灯会、“陌上花开·梨乡花语”赏花季、“梨果飘香 村歌嘹亮”莱阳梨文化季、“双莱”非遗文化年货大集、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总决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莱阳市荣获“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市”。加强文化阵地拓展,打造的“鸿鹄悦读室”获评烟台3星级城市书房,“悦望悦享”、“天龙城享”获评烟台4星级城市书房;在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中,全市18家综合文化站全部上榜,特级站数量位列烟台前列。莱阳市文化馆“延时服务点亮城市夜空”经验做法入选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延时开放典型案例。

▲2025“双莱”非遗年货大集

▲城厢街道天龙社区城享书房
借势村歌大赛,文旅品牌建设呈现新亮点。高标准承办中国村歌大赛总决赛,培育莱阳特色村歌品牌。全力做好中国村歌大赛预热造势,举办莱阳村歌大赛系列活动60余场,融合莱阳梨文化季系列活动,开展文艺展演、文旅推广、招商引资、农特产品和预制菜展销,推动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莱阳村歌、莱阳村歌大赛抖音话题播放量超两千万,稳居全国村歌话题榜首,“村歌”成为莱阳市爆款文旅产品。市文化和旅游局荣获“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优秀组织奖”,莱阳市《以“村歌”为媒 以大赛为引擎 打造县域文旅农商融合发展新样板》案例入选第一批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创新典型做法。

▲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总决赛
二、创新文旅产业驱动机制,激发全域旅游新动能
加强项目招引建设,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以白垩盛世数字文旅城项目为引领,完成主博物馆展陈设计项目招标并对主博物馆展陈设计方案进行修改。高标准建设莱阳梨产业赋能中心,助力打造“梨满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独具梨乡风情的文化旅游廊道。加快推进南张夼田园综合体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丰富文旅业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莱阳梨产业赋能中心
助力景区景点提档,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景区景点提档升级,谭格庄镇获评旅游民宿集聚区建设培育单位,山前店镇南张夼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万第镇儒林泊、冯格庄街道青埠屯村获评全省景区化村庄,梨乡风情旅游区获评全省“乡村好时节”体验基地,梨文化季获评全省特色主题活动,濯村、李家沟、富草堂、莱阳市梨乡风情旅游区、莱阳市梨文化节5个案例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

▲2025莱阳赏花季暨村歌大赛在梨乡风情旅游区启动
加强文旅产品供给,释放消费活力。依托节庆、演唱会、寒暑假等重要节点,组织景区推出优惠措施,针对不同时间节点策划白垩纪首届亲子文化节、濯村漫樱花朝游玩季、碧水田园音乐烧烤节、李家沟特色旅游景区消费地图打卡、北方植物园森北营地研学等精彩文旅活动,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涌动。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研学案例入选山东研学旅游创新发展案例,梨乡莱阳生态康养旅游一日行获评山东省齐鲁康养打卡精品路线,鲁花梨香白酒、富草堂莱阳梨膏分别荣获“好客山东·山东有礼”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优秀奖。

▲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研学
三、深化文化遗产保护改革,激活非遗传承新引擎
健全非遗传承体系,夯实保护基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评选莱阳市第二批非遗工坊7家,开金巧花馍食品、瀚宇食品、锦和工艺品3家非遗企业入选烟台市级非遗工坊,新认定莱阳市级非遗传承人58人,开展各类非遗展演展示50余场次,传统莱阳茌(慈)梨膏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照旺庄镇大陶漳村“传承梨膏技艺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莱阳锦和工艺品有限公司

▲螳螂拳非遗展演
聚焦胶东大鼓传承,打造特色非遗品牌。制定莱阳胶东大鼓保护传承发展工作方案,实施全面保护、传承推广、创新发展三大行动,拍摄胶东大鼓纪录片《鼓声板韵唱胶东》,录制胶东大鼓视频、音频,建立胶东大鼓数据库;举办6期胶东大鼓培训班,培训学员120余名,胶东大鼓非遗传承队伍有效壮大。

▲胶东大鼓培训班
创新传统文化表达,推动"双创"成果转化。根植文化沃土,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创排展演大型原创互动儿童剧《五龙传奇之守护灵力果》,歌曲《水土一方》入选第十三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现代京剧《五龙星火》入选2024年烟台繁荣舞台艺术“双演工程”,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大型原创互动儿童剧《五龙传奇之守护灵力果》
改革潮涌风正劲,扬帆奋进正当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聚焦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闯”的精神破冰前行,以“创”的劲头深化改革,以“干”的作风攻坚克难,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
一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惠民效能。
立足莱阳特色,组织策划“陌上花开 梨乡花语”赏花季、“梨果飘香 莱阳味道”梨文化季、2025莱阳村歌大赛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开展消夏文化节、广场舞大赛、戏曲进乡村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叫响“文化四季·多彩梨乡”、“百姓大舞台·幸福舞起来”、“非遗手造 莱阳味道”等特色文旅品牌,用品牌赋能文旅活动良性发展。加快推进市民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以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为契机,全面提升文化馆硬件设施建设,依托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镇村文化站(中心)广泛开展艺术培训、文博课堂、阅读推广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场馆公共服务效能。
二是构建文旅产业体系,推进全域融合发展。
强化区域协同联动,聚焦青岛都市圈、胶东经济圈等重点客源地,“一地一策”开展城市文旅营销推介,促进与周边地区线路互联、客源互送、市场共享、发展共进。深化农旅融合发展,培育梨博园4A级农旅景区,助力打造“一心、三区、一廊”的田园综合体;推进南张夼田园综合体、李家沟乡村旅游等山水休闲文旅项目,培育乡村旅游新空间,新场景,培育推出一批乡村网红打卡地、乡村文创品牌,争创省级示范标杆,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是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激活非遗产业动能。
推进非遗活态传承,依托富草堂梨文化博物馆、梨产业赋能中心、螳螂拳非遗传承基地,开展非遗展演、民俗传习体验活动,推进非遗进校园。深化文创产品开发,抓好莱阳梨膏、花饽饽、鲁绣、烧锅酒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探索实现非遗的创新发展和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产业化,打造“山东手造”莱阳品牌,设计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及“伴手礼”。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立足莱阳文化旅游资源,鼓励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积极创作,分领域推出一批讲述莱阳故事、体现莱阳风骨的精品力作,扩大莱阳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编审:王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