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饼子,咸菜梗子”是我儿时、少年乃至青年时代一日三餐最常见的饭菜。当年在农村,除了逢年过节,平日里很少能吃上可口的饭菜,现在,这些能够帮助下饭的咸味儿,不仅能调节大鱼大肉带来的腻烦,还可增强食欲。
瓷缸、泥瓮里的咸菜疙瘩

“立冬萝卜小雪菜。”在乡村,每到立冬时节,收萝卜、贝公是一件大事。收回来的萝卜,少量用来腌咸菜,更多的要储埋到地下,留作冬天当蔬菜;收获的贝公,则大多用来腌咸菜,条件好的家庭用瓷缸腌,条件差的用泥瓮腌。
腌咸菜时,先将缸里原有的咸菜整理一番,腾出地儿,再将准备好的萝卜、贝公洗净,一并装缸,加盐,加水,在最上层盖上萝卜缨、贝公缨或是雪里红。一个月的时间里,要将缸翻腾几次,以便消除缸内的“辣蒿”味儿。最先宜食用的是萝卜,待到春节过后,贝公的味道才纯净、宜口。
腌制的咸菜吃法很多,可切成细丝生吃,滴点酱油味道更佳。加点儿油、葱,放在地瓜、饼子、馒头锅里一起熥,也是农村人最爱的吃法。当然,还有将咸菜切细或剁碎,加点儿白面、打上鸡蛋摊油饼的,更值得咀嚼回味。
第二年清明节前后,如果腌制的咸菜没吃完,农村人还会将贝公、萝卜切成块或擦成丝,放在太阳下晒干,人们称之为红咸菜,口味也不错。
咸菜缸是当年农村人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除了腌萝卜、贝公,平日还可将白菜、青梗菜、黄瓜、菜豆、辣椒等蔬菜随时放进缸里腌上半天或一夜,拿出来洗净生吃或蒸熟,既方便又美味。
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登上锅台,去取放在门框上面篮子里的饼子,然后到咸菜缸里捞些咸菜,再出门玩。小伙伴们大多手里擎着饼子,拿着五花八门的咸菜,有的拿萝卜,有的拿贝公,有的拿青梗菜,有的拿小黄瓜……咸菜缸里可以腌制的菜,都可能出现在小伙伴的手中。
上中学后带饭菜,主食还是以玉米饼子为主,家常菜基本上都是蒸熟的咸菜丝。那时,学生们将咸菜丝盛在罐头瓶或茶缸里带到教室,是非常普遍的事儿。
瓷坛子里的芥菜、酱油菜
瓷缸、瓷坛都是窑烧制作的陶器。在乡间,高、大、敞口的称为缸,矮、小、带有修口的称为坛。单是坛子,造型就有好多种。
秋冬季节,将芥菜、芹菜洗净,切段,加盐,然后装到坛子里,放到院中背阴处,即使冰天雪地,带着冰碴,也可随吃随挖。当然,也有放在锅里蒸着吃的,只是要放点花生油、猪油,口感非常好。
酱油菜是乡村秋冬时节的常用菜。每年秋冬,农家都要淋酱油,淋过几遍后,原来浓褐色的酱油麸颜色浅淡,口味清淡。农家会用这些酱水煮酱油咸菜。将洗净切好的萝卜、贝公块放到锅里,加上平日里晒干的茄子、扁豆、菜豆等,还要放上浸泡好的黄豆、花生米,特别是要放上葱、姜、香菜、花椒、八角等调味。待煮熟后,盛出来凉透,再装进坛子中,放到院中阴凉处,随吃随挖。
可以说,芥菜、酱油菜是农家过去一冬天吃的最频繁的菜。
泥盆里的豆腐渣酱
腊月,乡里人都要泡豆做豆腐。支起闲置了一年的水磨,一户接一户,昼夜不间断。研磨下来的豆粕装在布袋里捺、挤出汁液,烧开,点上卤水,压制成豆腐。剩下的粉渣,可直接炒着吃,放进菜碎里馇小豆腐,包成渣角,更多的人家是用来做成豆腐渣酱。
将少量豆子放到锅里炒熟,上碾轧成细碎。将豆腐渣蒸熟,二者搅拌均匀,放入器具饧发。几天后,挑开看,有些发丝状的东西,就说明发酵成功。将其加盐搅拌,加上用花椒、大料(八角)、姜等调味品烧制的料汁,搅拌得稀稠适当,盛进大泥盆里,放到院中向阳的高处,以免落入灰尘等杂物。豆腐渣酱需要阳光晾晒,一段时间后,会由原来的浅绛色逐渐变成红褐色。
将豆腐渣酱盛在泥德禄碗(陶器制品中最原始、最粗糙、最便宜的用品)里,加点儿油、葱等配料,与地瓜、饼子,馒头一起蒸熟。
有的人家将豆腐渣酱拑或挖到玉米皮里,放在箅子上晾晒成干货,叫豆腐渣蛋,放到锅里一蒸,油渍渍的,黑里透红,吃在嘴里口感好,有嚼头。这些晒干的豆腐渣蛋便于保存,可以一年到头食用。
干咸鱼、虾酱、鱼酱、蟹酱
“臭鱼烂虾,招远老家”,是我们儿时挂在嘴边的顺口溜,意在说招远的很多地方离海远,吃不到刚出海的新鲜鱼虾;或是当时招远人经济条件差,舍不得吃新鲜的。但可以肯定地说,绝不是招远人天性喜欢那股腥臭味儿。
说实在的,我们儿时有“过鱼市”的说法,就是每年总可以吃那么一两次时令的鲜鱼。每到鲜鱼上市,农村都有给年迈老人送鱼的习俗:儿媳送公婆,女婿送岳丈。平日里最常吃的还是那些小干咸鱼及各种带着腥味儿的酱类。
小干咸鱼最多的是青鳞和白宓,也有辫子和黄花掺杂其中,量不是很多。青鳞鱼刺多,鳞片也多,蒸着吃不如白宓。最常见的吃法是上锅煿(焙)着吃,或放在锅灶下烧焙,这样鳞片和鱼刺都变得焦黄酥脆,鱼身上渗出黄油儿,散发着浓浓的鱼油香味儿。
在锅里蒸的小杂鱼吃完,碗里剩下了油水,人们就会搅拌上豆面或白面之类,放上葱花,加点儿白菜叶,再放进锅里蒸,人们称作“面和”,就为了吃那点腥味儿,足见当时人们对腥头的珍惜。
虾、鱼、蟹几种酱,最宜口的是虾酱。无论哪种有腥味儿的酱类,大都是随着烀地瓜、饼子时捎带熥着。单独下锅炒着吃,打上鸡蛋,加上豆面或豆腐,加以爆炒,味道更佳。
鲅鱼、鲐鲅、刀鱼(带鱼)这几种大鱼类有时也会晒干,卖干货。因价格昂贵,不如那小杂鱼便宜,很少吃到。
那个年代,没有超市,没有反季菜,除了自家菜园,生产队也有菜园种植地,但都是应季菜。春夏蔬菜种类多,芸豆、扁豆、菜豆、茄子、辣椒、黄瓜、茭瓜、西红柿、油菜、青梗菜等,秋冬以白菜、萝卜、菠菜、芹菜为主。韭菜可食用时间最长,自开春一直可以吃到霜降。无论哪种蔬菜,生长期都是有限的,何况当年菜园地有限,不能种得齐全,淡季没有菜吃是常有的事儿。而那些宜储藏的咸菜类却能弥补这些缺失,没有季节差异,或一种,或几种,调节口味儿。(冷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