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莱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靠前、问计于企,深入企业服务第一线,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开展“一对一”政策宣贯和“点对点”问题解决,积极探索公权力在线运行新模式,构建数字监管和线上验收新业态,通过完善监督机制、主动问需、强化宣传,打造亲清和谐的政企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住建力量。
一、完善机制,搭建企业服务桥梁。一是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构建“多渠道受理-分类协同办理-联合研判推进-全程跟踪问效”全周期服务机制,成立服务企业工作办公室,深入开展效能监督和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全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去年以来,累计受理20家企业诉求78个,诉求响应时效缩短至1小时内、问题办结率达100%。二是打造多元沟通平台。聚焦建筑业、房地产行业,打造“住建服务”品牌矩阵,建立政企直通车机制,创新“政企恳谈会+问题答疑会+政策宣讲会”三会联动模式,促进政企开放交流,引导企业畅所欲言。去年以来,累计召开政企恳谈会9次、问题答疑会5次、政策宣讲会5次,帮助企业解答疑问50余条,解决用电安全、道路畅通、人才需求等问题共18个。三是优化窗口服务流程。在审批大厅设置“一窗受理”窗口,针对住建领域高频事项和重点项目,整合7项高频事项形成2个主题场景,实现“一份表单、一套材料、一次办完”,最大程度释放“最多跑一次”改革红利。今年以来,“一窗受理”窗口累计为企业群众办理95件事项,解答企业群众各类问题500余个,住建领域高频事项办理时间平均减少60%。

二、主动服务,助力企业排忧解难。一是靠前服务消除隐患。建立领导班子包联企业机制,由各党组成员带队开展查隐患、查需求、查堵点专项走访,累计走访33家建筑类重点企业;创新“现场办公+闭环管理”工作模式,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建立安全隐患消除联动机制,消除企业门前树木靠近高压线等安全隐患5处,推动建筑类重点企业安全生产达标率提升至100%。二是数字赋能加速验收。依托烟台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报验项目线上提交材料、审核与办结,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通过创新入企指导系统操作、合并检查环节、优化联合验收方式等举措,助力项目平均验收周期压缩50%以上,有效缩短工期、节省企业成本。今年以来,开展入企指导系统操作15次,解答企业疑问60余条;线上办理竣工验收14件,消防验收备案33件。三是数智融合精准监管。运用烟台市智慧工地平台加强施工现场监管,通过多方位实时监控、人员动态捕捉解决人工巡查死角问题,掌握施工进度和安全管理情况,用好平台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等功能解决农民工薪资纠纷取证难问题,借助噪声、扬尘监控功能实现自动洒水降尘。今年以来,通过该平台发现并整改塔机操作等问题200余个。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营商氛围。一是挖掘典型经验。组建由业务骨干与宣传专员构成的8人调研小组,与50余家企业代表展开深度访谈,全面梳理住建服务流程。经细致剖析,整理出20个具有代表性的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从中提炼出12条具备广泛适用性的经验。积极向国家级、省级简报和刊物投稿,累计投递40余篇稿件,其中10篇成功发表。二是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度挖掘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向上级简报、刊物提报服务企业的“住建故事”,营造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今年以来,已向市营转办提报企业服务典型案例5篇,营商环境简报8篇。其中,典型案例“精准靶向服务 助力安商暖企”、“精心服务 解决企业烦心事”被烟台市服务企业专员工作典型案例汇编采纳。三是扩大宣传覆盖面。与今日莱阳等4家本地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布住建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专题报道15篇,总阅读量超15万次。在5场行业论坛、展会中设置宣传展位,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吸引1500余家企业关注。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