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三代在大竹山岛上的故事

烟海e家 2025-03-27 10:35

  几年前,我到长岛后沟村与村老闲聊,无意中听说了村中有位名叫肖作军的老人,人称“竹山牛”。他时年81岁,属牛的,与我同庚。老人身板壮实,因他曾在大竹山岛给人看牛,又是大竹山岛上生人,便得了“竹山牛”这个雅号。肖家三代人曾在大竹山岛上生活过几十年,这个家庭的兴衰颇有故事性。第二天,我便登门拜访,请老人讲讲那段往事。

  大竹山岛,历为无居民海岛,位居诸岛最东边。岛上,植被良好,因有成片竹林,名大竹山。而南长山岛位居大竹山岛西边,岛上有11个自然村,是县城所在地,两岛相距10多公里,遥相呼应。

  肖作军说,这段家史,得先从他爷爷那一辈讲起,这是他当年从父亲肖廷开嘴里听到的——

  “我爷爷肖天祥,老家就在南长山岛东侧的肖家台子。早在清朝末年,家里实在掲不开锅了,才被逼上这没人烟的大竹山岛。听说爷爷先在岛上盖起了两间草房,又打了一眼泉水井,总算是有了个藏身的窝儿,才与砣矶岛的我奶奶成了家。”“后来,有了我父亲,爷爷又是喜又是愁。为了在这孤岛上扎下根,他投亲靠友,东倒西借,买了条旧船,总算有了自己的‘腿’。因为有了脚力,不光岛上的药材、海里的鱼虾和自家的牛羊能(卖出去)养家糊口,就是天南地北咱也能去。”“我父亲十几岁就随船出海,成了帮手。听父亲说,渔汛期,爷俩打鱼;淡季里,去南邦跑短儿(指到烟台、蓬莱、龙口一带跑运输)。没几年,家里牛羊满山,鸡鸭成群,房前屋后,种瓜点豆。岛上有草有树,不愁烧的,不缺花的,竟成了富户。”

  说到这里,肖作军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感:“再说老家南长山岛,辈辈世世靠种地为生,打鱼的不多。赶到秋后农闲时,他们也看到了大竹山有油水,不少亲邻与爷爷商议,把耕牛运到这里放牧,托付肖家照看。最多时,有30多头牛。这样一来,他们既放心,又省去了一冬的饲料和费用。第二年一开春,再把耕牛运回去。当然,人家也没忘咱老肖家那份乡土情谊。”

  “这大竹山还真是个好地方,你看四面都是渔场。烟威渔场、竹山渔场、莱州湾渔场,这不都在咱家门口吗?”

  不过,“树大招风,人俊惹祸”,“大竹山的前怀是个避风的地方。那来来往往的渔船、贸易船,有时还有兵舰,常到这里来站锚避风。听父亲说,那时爷爷的朋友交到了天南地北。老天爷也没料到,就在这些避风和上岸的常客中,竟然有眼馋心狠的海贼,早就盯上了这里。他们摸透了老肖家的底细,又见孤家寡人,无邻相助,竟生了抢财的邪念。父亲常说,抓鸡、牵羊是常有的事儿,家里的粮米油盐当捎带,找不到金银财宝不死心呐。有时,大白天蒙着脸,当着主人的面闯进家翻箱倒柜。我爷爷奶奶吓得躲到山后的石洞里、竹林里。”

  “从小,不知父亲说过多少次,爷爷奶奶去世后,他是赤脚不怕穿鞋的。咱不能上梁山还不能守竹山吗?从此,家里养了猎狗,又从刘家旺雇了个看家护院的。那伙计膀大腰粗,准备了些鱼叉、竹刺和‘二人夺’(形似拐杖,内有刺锥)什么的,以备守岛护家。”

  “我父亲一辈子难忘,就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我在大竹山出生了。那时世道更差了!正是日伪时期,海上不太平。不光是南邦的海贼来抢来夺,东洋的日本鬼子也来了。那些‘蹦蹬鼓’(机械船马达声)船快、网多,咱抢不上食啊。听说船上有枪,不让咱靠近。从东边的烟威渔场、眼前的竹山渔场到西边的莱州湾渔场,他们横行霸道,这种小火轮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没人敢管敢问。”

  “父亲说,就在生我那年,日本海盗在大竹山东面渔场烧了咱长岛18条渔船(《长岛县志·大事记》中确有记载——笔者注),那真是大火把天海都烧红了。听说老家的人大都闯关东去了(据《长岛县志》载:日伪时期全区由40097人锐减至18000人——笔者注)。从我记事起就见过,从大竹山跟前(长山水道,重合在三八线上——笔者注)东西往来的五合杆(五桅五篷)的大排子(时称‘国际大个儿’),满载着从中国抢夺的财宝(粮食、煤炭、木材等),从天津卫运到日本。”

  “大约在我七八岁的时候,记得一天傍晚,日本鬼子上了岛。猎狗狂吠不止,伙计们也手持鱼叉戒备。父亲把值钱的东西埋到房后的树墩子里。日本兵叽哩嘎啦不知说些什么,见没有油水可捞,就开枪打死了我家的猎狗,明晃晃的刺刀吓人呐,伙计们面对洋枪,敢怒却不敢还手。在我10岁那年(1947)大竹山更是朝不保夕,父亲为了留住我这条根,举家拔锚回到了肖家台子。”

  算起来,肖作军祖孙三代在大竹山一共生活了30多年。此后,大竹山又恢复了无居民岛的原貌。

  时隔两年,长岛解放。肖作军18岁那年,这头“竹山牛”,成为岛上首批参军入伍的青年,在青岛军舰上服役。因他身强力壮抗风浪,吃苦耐劳,很受官兵喜爱。身为第一批长岛军人、第一代海军战士,他深以为荣。几年后,他调青岛市消防大队任职,之后,复员回乡。

  大竹山岛早已成为内长山海防前哨,虽然这里再无居民,可老肖对大竹山岛的乡愁依旧。他出海打鱼,只要到了大竹山岛,便与船员们一起带着鲜鱼拥军,每当把头网鱼送到军营后,必到他的老窝去看看。有一次,船在大竹山前怀避风锚泊,驻军听说是肖作军来了,便特邀他和伙计们一起上岛吃晚饭,看电影。谈笑间,肖作军又一次讲起他们家祖孙三代人守岛驻岛的往事……(刘文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