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海军群星升起的地方

烟海e家 2025-03-24 09:41

  海军航空大学校园内,有一个烟台海军学堂遗址广场,广场上矗立着宽大的纪念碑。这里承载着中国海军教育历史的百年沧桑,昭示着这里是中国近代海军群星升起的地方。

烟台海军学堂老照片 

  

  一百多年前,烟台东郊山陬海隅间有一个金沟寨村,地理位置极具军事价值。清政府派出陆军嵩武军4个营驻扎在这里,并在月亮湾海边修建了一个码头,在岿岱山修建了一座炮台。

  甲午海战以后,原属陆军的炮台、营房、码头及其他军事设施相继移交给海军。1902年冬,在烟台设立了海军练营,驻地在金沟寨村以北的原嵩武军左营旧址,谢葆璋(作家冰心的父亲)任练营管带(营长)。1903年,清政府责成北洋海军帮统萨镇冰策划筹建烟台海军学堂,校址设在海军练营,练营管带谢葆璋负责筹建并兼任监督(校长)。

  烟台海军学堂筹建时,中国海军教育已有近40年历史,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都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然而,当时正值甲午海战后,国家经济困难、经费匮乏,尤其拱卫京师的港口中,青岛被德国占领,威海被英国占领,大连先被俄国后被日本占领。这就决定了烟台海军学堂在创办上要从速从俭,在人才培养上要求多求快。因此,烟台海军学堂的开办章程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以往海军学堂多是每年招生1次,而烟台海军学堂则为每年2次;以往海军学堂通常是5年毕业,而烟台海军学堂缩短为3年;以往海军学堂开办时一般都有驾驶、管轮、制造等几个专业,而烟台海军学堂开办时只有驾驶一个专业。教官主要来自天津水师学堂和江南水师学堂,还聘请了英国人白赛德担任教官。

  烟台海军学堂艰难起步,但进步很快,办校成绩斐然。清政府决定扩大烟台海军学堂规模,另建新校区。新校区1906年始建,1908年落成。

  烟台海军学堂新校区在金沟寨村以南,原嵩武军右营旧址上,将原有旧营房尽数拆除,另建新校舍。新校区坐落在山谷中一片平坦的高地上,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占地90余亩。校内建筑中西结合。大讲堂是一座二层楼房,学生上课主要在一楼;实验课在二楼实验室进行,这里各种教学仪器设备十分齐全,价格也很昂贵;图书馆也在二楼,楼前有广场。学生宿舍在东西两侧,三间房一排,学生4人住一间房。校区内还有官廨、餐厅、浴房、枪炮教练所、帆缆教练所和花园。学堂东面是大操场,操场上有足球场、篮球场、木马、单双杠、浪桥、天桥、秋千等,操场的四角是网球场。沿着大操场外的林荫道向东15分钟可达游泳码头。建设新校共花费白银4万多两。萨镇冰为新校题写了匾额“才储作楫”,悬于学堂门前屋梁上。新校区落成后,谢葆璋便辞去了海军练营管带一职,专任海军学堂监督。

  烟台海军学堂的教职员绝大多数是海军军官,体现了谢葆璋“以海军中人,理海军中事”的办学主张。新生到校后,根据成绩分班教授。教学仿照英国奥斯陆海军学校方式,学生课堂上使用的课本全部是英文原版书。3年内要学习英文、文法、翻译、代数、历史、地舆、几何、平三角、弧三角、绘图测量、帆缆、枪炮、仪器、天文、驾驶等课程,还要学习风涛、海流、电学、气学,以及操演海阵、施放鱼雷和水雷等技能。夏令不放假,练习水性以及风帆舟楫。每年秋分前后,举行考试泅水一次。甲午海战中,谢葆璋曾因所在军舰被击沉而泅水逃生,所以他对泅水十分重视,强调“海军员勇之宜善于泅水,犹陆军员勇之善于骑马也。”学生考核极为严格,每学期考试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学堂奖给银元;考试成绩平均60分以下的学生,令其退学。是时,烟台海军学堂的发展水平,可与有数十年历史的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相媲美,有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1910年,清政府在金沟寨北的海军练营相邻处设立海军警卫队统带处(海军陆战队)下辖炮兵营、步兵营和骑兵连,统带由烟台海军学堂监督(校长)担任。海军警卫队的建立,开海军陆战队之先河,烟台遂成为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摇篮。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消息传到烟台,极大地激发了烟台海军学堂进步师生的革命热情。不少学生顶住校方的压力,冒着生命危险上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有人写血书明志,表达参加革命的决心。

  11月12日夜,烟台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海军警卫队、海军练营率先转向革命,开进市区。驻烟台的其他军警迫于压力纷纷倒戈。烟台没有发生大的战斗,便在一夜之间光复,成立了临时军政府。

  在辛亥革命中,烟台海军学堂历届毕业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海军中涌现出赫赫有名的“七十二贤”(指72位归国参加辛亥革命的海军日本留学生,其中烟台海军学堂学生占1/3)和“八十三万”(指烟台海军学堂第6期83名毕业生,人们以曹操83万兵马作喻,称之为“八十三万”班)。“八十三万”班这些人,大多数后来成为海军的实力派人物。

  “八十三万”班毕业不到一年,辛亥革命爆发了。他们中20余人在驻南京的13艘军舰上实习。这些实习生早已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加之目睹张勋军队和铁良旗营在南京疯狂屠杀革命党人的暴行,更加义愤填膺,开始秘密联络,积极策划发动起义。他们派出4名代表前往镇江请求镇江都督帮助海军各舰艇发动起义。11月10日,在“八十三万”毕业生和留日海军学生的引导下,镇江都督派出的敢死队分登各舰,发动起义,遂实行灯火管制,悄悄到达镇江,加入革命行列。还有36名“八十三万”的毕业生,在海军最大练习舰“通济”巡洋舰上实习。当时“通济”舰奉命从烟台运军火赶赴武汉。当行驶到长江中途时,他们秘密串连,决定率舰倒戈,响应革命。他们向舰长递交了一封按有自己手印的信,请求舰长同意参加革命。信中表示:“倘万一失败,全体共同待罪,以身殉国,在所不惜。”舰长深为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毅然率舰下驶,抵达镇江,参加了革命。“八十三万”班毕业生的革命活动,为革命党人迅速控制和稳定东南方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烟台海军学堂毕业学生在辛亥革命中的出色表现和卓著功勋,为这座学堂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13年,烟台海军学堂正式改名为烟台海军学校。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烟台海军学校的进步学生李之龙等不顾校方的阻拦,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讲,号召学生、校工和卫兵等上街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0年初,李之龙、郭寿生等进步学生,在烟台海军学校组织了“读书会”,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资本论入门》等进步书刊,以及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文章。“读书会”是五四运动后烟台海军学校第一个进步组织。同年,李之龙、郭寿生作为通讯会员,参加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年夏,李之龙在上海向党组织介绍了烟台海军学校进步学生的活动和郭寿生的有关情况。党的“一大”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局派邓中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派王荷波先后来到烟台海军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两人作为介绍人发展郭寿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郭寿生入团后,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在原来“读书会”的基础上,秘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小组,吸收进步学生参加。在烟台海军学校创办并主编了《新海军》月刊。月刊问世后,不仅在烟台海军学校内发行,还印发到其他海军学校和舰队。

  1923年夏,郭寿生在王荷波、恽代英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当时烟台唯一的共产党员,并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军事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烟台全埠的党团工作。他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新海军社”,为党团的发展做准备。“新海军社”发展很快,烟台海军学校、练营、舰队、造船所都有人参加,在上海、南京、马尾设立支社,在海军各机关、舰队设立分社,受支社领导。

  1924年1月中国共产党烟台小组成立,郭寿生任组长,这是海军中第一个党组织,也是烟台乃至胶东的第一个党组织。1924年,郭寿生在《中国青年》22期上发表的《中国海军状况及我们运动的方针》一文,是我党较早研究海军问题的一篇重要文章。中共党团组织在烟台海军学校相继诞生,有力地促进了烟台海军学校和当地的革命活动,推动了党在海军中和烟台以至胶东地区工作的开展。

  

  烟台海军学堂(学校)从1903年建校以来,共培养学生18届、毕业生547名,是近代中国培育驾驶人员最多的海军学校,这些毕业生成为近代我国海军的中坚力量。据记载:抗日战争前,中国海军有练习舰3艘、巡洋舰8艘、驱逐舰2艘、运输舰5艘、测量舰5艘、炮舰37艘、鱼雷艇6艘,共计66艘。这些舰艇的舰(艇)长有42人是烟台海军学堂(学校)的毕业生,更有许许多多大副、二副、电信官等等官佐从军在舰艇上。毕业生中除有担任民国海军部长、参谋长、舰队司令、要塞司令、江防司令和烟台海军学校校长等一大批海军骨干外,还涌现出一大批红色将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海军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中包括郭寿生(1900-1967),烟台海军学校第16届毕业生。李之龙(1897-1928),烟台海军学校第16届毕业生,任国民革命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参谋厅长、代理海军局长兼任“中山号”舰舰长。邓兆祥(1903-1998),烟台海军学校第14届毕业生,曾任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上校舰长。后任我海军青岛基地副司令员、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林遵(1905-1979),烟台海军学校第18届毕业生,抗战胜利后,率舰队收回西沙、南沙等南海诸岛主权,1949年4月率舰队在南京江面起义,加入人民海军。曾以鼎(1887-1958),烟台海军学校第2届毕业生,曾任国民党海军参谋长、海军中将,全权负责过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军受降事宜。1958年2月因病逝世后,被海军党委追赠为革命烈士。李世甲(1894-1970),烟台海军学校第6届毕业生,抗日战争胜利后,主持接收厦门和台澎日伪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加入民革,为福建省政协委员。烟台海军学堂的毕业生,在中国海军的历史上可谓是群星璀璨。

  1926年,由于军阀混战,烟台海军学堂南迁福州马尾,不久,空荡荡的学堂大院便毁于一场大火,在金沟寨旁的校址荡然无存。在空间上,只留下《中国海军史》上记载:烟台海军学堂正厅,居东经121度25分,北纬37度31分30秒的坐标。

  2016年4月23日,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航空大学前身)举行了烟台海军学堂旧址纪念广场落成仪式。(徐源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