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民政这五年丨芝罘区民政局

烟台民政 2025-02-11 08:58

  烟台全市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扎实履职尽责,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烟台民政公众号特别推出“烟台民政这五年——各区市发展成就巡礼”专题,展示各区市民政部门推动新时代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厚植为民情怀 办好民生实事

  扎实推进芝罘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芝罘区民政局

  近年来,芝罘区民政局坚持把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和烟台市民政局“一四三五五”工作思路,先后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敬老文明号”、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全省首批“五床联动”试点县市区、全省首批“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全国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山东省首批婚俗改革试点县市区、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应保尽保,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芝罘区民政局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五年来,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6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69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1005元提高到1497元。建立区、街、社三级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动态监测,运用好“一事一议”“重残单人保”等政策机制和“救助+慈善”、“救助+保险”、社会救助二维码等多种途径,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五年来累计新增低保对象1625人,特困人员254人,临时救助3587人次。共计按时足额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救助金约1.4亿元。出台《芝罘区急难型临时救助提速增效方案》,通过优化申请流程、落实“备用金制度”等方式实现“小时级救助”,帮助外地来芝务工、就医等人员解决紧急困难共计16次、发放救助金2万元。

  ▲ “芝助你”社会救助政策宣传进社区

  全龄守护,全面关爱一老一小

  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高标准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15个,位列全市第一;入选山东省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典型案例3个,区县数量入选居全省首位。积极争取山东省“暖心到家”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示范项目,打造芝罘区“暖心到家·芝为你”服务品牌,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19000余人次。打造全市首个“‘银幸树’银龄书苑”读书空间,建成全市首个“银龄行动”赋能基地,建立全国首支银龄行动“五大智库”,累计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支持各方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探索打造区级特色养老服务品牌“老来罘”,落地运营全市最大体量医养结合机构,培育全市首个“样板级”镇域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7处,总床位5700余张,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服务站、市民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等各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百余处。成功入选山东省首批“五床联动”试点区,依托“仁心助医”项目推进我区“五床联动”工作,探索畅通五床转介机制。五年来,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6万余人次,近500万元;发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8103人次,613.8万元;为全区60周岁以上特殊困难对象提供政府购买服务,累计服务3300余人次,94545小时;为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通信服务,目前在网老年人已达2.45万人。

  ▲左:“安心居家”照护服务项目,工作人员为老人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右:建立全市首个“银龄书苑”读书空间,推动老年阅读事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着力打造“童心看世界”关爱儿童工作品牌。全区现有在保障重点困境儿童25人、散居孤儿7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97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4人,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基本生活费1167余万元。积极链接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困境儿童非遗手工制作、身临其境学外语等儿童关爱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孤困儿童精神素养。组织开展“明天计划”孤儿体检活动和全区孤困儿童信息核查工作,为开展救助帮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累计走访各类困境儿童1700余人次,实现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摸底、走访、保障全覆盖。

  ▲ 开展关爱儿童主题活动,组织区内孤困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场观看亲子舞台剧

  提质增效,优化社会服务效能

  积极推进芝罘区殡葬改革工作,印发《烟台市芝罘区基本殡葬惠民政策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普惠性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政策和节地生态奖补等制度,全面实行6项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2022年至今共发放惠民殡葬补贴1924.38万元。高质量完成公益性公墓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市级公墓芝罘地块建设,营造绿色、文明、生态、节俭的殡葬新风尚。连续五年承办烟台市公益性海葬活动,海葬逝者2914人,发放芝罘区户籍海葬补贴131.3万,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1%以上。积极提炼总结海葬工作经验做法,2024年烟台市公益性海葬案例,获评民政部2024年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三等奖、入选省民政厅“海誓山盟”“礼安齐鲁”婚丧习俗改革百佳实践案例。

  ▲烟台市第十届公益海葬活动

  开展文明婚俗宣传,探索“婚俗改革+”融合发展,打造婚俗文化展厅,助力推动婚俗改革。实施“1234”工作法,高质量完成全省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创新打造婚姻家庭辅导“芝罘模式”,总结提炼“幸福护航1+5+N”工作模式,启动“幸福婚姻第一课”,为新婚夫妻建设美满家庭的能力“赋能”。升级“海誓山盟 幸‘罘’相伴”服务品牌,以“婚姻+慈善”“婚姻+文旅”为主题在朝阳街、所城里创新打造婚姻登记巡回点,满足群众多样化婚姻登记需求。

  ▲举办“讲述年代故事,倡树文明新风”金婚夫妇重温结婚誓词主题活动

  在全市率先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积极落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及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工作,有效保障了严重精神障碍残疾人的康复权益,实现残疾人保障工作从“有”到“优”。5年来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6520余万元。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积极落实烟台市“1+15+X”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模式的有关要求,优化整合区域救助资源,成立1个区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卫星站、12个街道级救助点,实现救助网络全覆盖,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制定完善《芝罘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流程和规范》,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流程规范、有章可循。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道路街巷集中命名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完成44条道路命名及8条道路变更起止点,进一步提升了地名文化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

  ▲发现疑似流浪乞讨人员

  凝心聚力,提升慈善事业发展

  围绕“向善罘地”慈善品牌建设,全力打造1个慈善文化馆、1条慈善街区、N个慈善实体,打通区市—镇街—社区三级慈善通道,实现慈善资源三级无限对接。《赓续传承慈善文化 培塑“品重烟台•慈善之城”》成功中榜省民政厅首批创新攻关任务“揭榜挂帅”项目。24年,芝罘区以《构建“1+1+N”模式,打造无边际慈善新业态》为主题,在全国第六届“第三次分配论坛”上作典型案例分享,芝罘区慈善文化馆、慈善街区、慈善社区被指定为大会唯一观摩点位。积极推动社区慈善基金提质增效,累计发展区级社区慈善基金50支,募集资金223余万元,开展困难群众走访慰问、青少年发展、社区环境提升改造等社区公益活动107项,受益群众近3万人次,实现了社区公益资源快速有效反哺社区发展。积极链接外部资源,联合妇联、教体等部门开展困难妇女儿童保障、校园环境提升等慈善项目,最大限度发挥慈善资金作用,扩大慈善工作影响力和覆盖面。

  ▲上:在市民中心广场开展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

  ▲下:全省首个慈善文化馆落户芝罘区,成为烟台慈善新地标

  夯实基础,释放社会组织效能

  坚持党建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引领,持续深化“红帆启航·初心同行”党建品牌,成立全省首家社会组织党校、全省首个社会组织宣讲团,全面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坚持以“强规范”为基础、“严监管”为关键、“高质量”为目标,着力构建区、街、社培育孵化三级平台体系。在全市率先实现12个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成功入选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参与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先后培育出山东省社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基地县级1个、街道级2个、社区级4个,数量位列全市第一。

  ▲“红帆永向党·启航新征程”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年启动仪式暨七一开放日活动

  探索社会组织发展“融合生态圈”芝罘路径,深入推动“多领域+社会组织”全面融合,持续放大社会组织+融合品牌“溢出效应”。成立全市首个区县级社会组织总会,在全省率先打通省、市、区、街、社五级社会组织服务架构。先后打造“网格善治”“党徽闪耀”等参与治理服务品牌项目75个,与多部门合作打造了“爱工·汇”、幸福护航等社会组织跨界服务品牌12个,融合社会组织支持资金140余万元。

  ▲推动社会组织全领域作用发挥和深层次参与基层治理

  在“建好”“管好”社会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用好”“服务好”社会组织。实施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举办各类交流132场次,服务会员760人,提供咨询服务165次。连续举办七届“红帆启航”系列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培育为民服务项目70余个,累计投入资金56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到14万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

  ▲举办创益市集活动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