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烟台,最爱是海鲜

烟海e家 2025-02-21 11:15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深的眷恋。在我的脑海里,家乡的模样和味道曾是一段空白,直到成年后回归家乡,才领略到家乡人浓浓的情谊,品味到家乡大海馈赠的人间美味。

  我出生在泉城济南,早年从来没回过老家烟台。小时候住在部队大院,一直吃部队食堂的大锅菜。1980年,父亲转业回到家乡烟台时,我已在他最后驻防的县城就了业。在单位吃食堂,菜基本上都是少油寡肉的煮萝卜丝和炒白菜。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对海鲜没有什么印象。

  1983年秋,我调回烟台与父母团聚。那年,我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位姑娘,交往了一段时间,就顺理成章地拜见双方父母了。最难忘的是第一次去女友家,我仿佛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大开眼界,一饱口福。那些如艺术品、食之唇齿留鲜的海鲜,让我感受到了家乡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那是个大年初三,是当地习俗“拜丈人”的日子,我提着糕点等礼品,骑着自行车到了女友家。女友的家人都在,姐夫热情健谈,主动和我聊些工作、家庭之类的话题。其间,女友的父亲很少说话,偶尔在我回答时,抬眼扫视我一下,眉宇间透露出威严和气度。我知道,他在原烟台市商业局下属的北海饭店和糖茶站担任过领导职务。

  

  午饭时,客厅中央支起了一个大圆桌。少顷,上来四碟凉菜,分别是熏鲅鱼、白菜心拌海蜇皮、自制香肠和猪头肉。女友的父亲从墙角小柜里拿出一瓶贵州茅台酒,吩咐女友的姐夫打开。我那时还不太会喝酒,更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

  那天,我平生第一次喝到了茅台酒,虽然还不懂什么酱香型、浓香型,但这酒喝下去不辣嗓子、不烧胃,我还是很受用。凉菜之后,用大碗上了一道热菜,名曰“大件”。菜里有海参、虾仁、贝丁、肚片、黄白蛋糕等食材,色香味俱全。这期间,女友的父母一直在厨房里忙碌,女友的姐夫给我斟酒说,吃海鲜必须要喝白酒才对味,然后头头是道地给我讲解烟台海鲜的特色。

  他告诉我,烟台地处黄渤海之滨,北纬37度黄金纬度带,四季分明,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温度,使这里的海产品营养丰富、味道格外鲜美。正说着,一盘“清蒸对虾”端上了桌。我从没见过这么大个的对虾,一只足有半斤重。他有些炫耀地说:“你尝尝,本地大对虾,我找朋友帮忙才买到的。”他接着告诉我,烟台的大对虾全国有名,一直都用来出口换汇。我剥一只尝尝,果然是满嘴的肥嫩、鲜美,妙不可言。

资料图  文图无关 

  接着,又上了一道菜“蒜蓉海肠”。女友的姐夫说,如果在春天,有了韭菜,炒海肠就更好吃了。他讲解道,海肠学名单环刺螠,是生活在沿海泥沙中的软体动物,也是烟台的特产。他接着讲了一个传说:明清时,烟台福山的厨师闯荡京城,给皇帝烹饪菜品时,把干海肠粉撒到菜里,用来提鲜。皇帝一尝,龙颜大悦,连赞味道鲜美。从此,烟台福山的厨师名气响遍大江南北。我听后赶忙夹起一段海肠送进嘴里,海肠的滑、脆、鲜即刻溢满唇齿之间,再呷一口茅台酒,酒的醇包裹着海肠的鲜,慢慢地浸润了全身。

  我来之前,向同事打听过当地酒席的规矩,但那天的场面还是让我始料不及。席间,女友的大姐领着弟妹们每人单敬了我一杯,我略感醉意。此时,同事的告诫不断提醒我:千万别在菜还没上齐前就喝醉了,那就丢人了!我使劲喝茶水、跑厕所,终于挺到了上最后一道菜:糖醋黄花鱼。当表面金黄的鱼端上桌时,头尾翘起,好似鱼跃龙门。鱼身上刚浇上的汤汁发出诱人的噼啪声,香气四溢。这时,女友的父母催促大家赶快吃鱼,说“一凉就不好吃了”。大家热闹地一起动箸,我夹起一块细细地品味,鱼肉呈蒜瓣状,外酥里嫩,味道香醇细腻。回味间,既鲜嫩酥香,又酸甜可口,好吃极了。

  那天我还是出丑了,只记得吃了鱼后,我端着酒杯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了些感谢的话,敬了女友的父母一杯酒后,就渐渐“断片”了。傍晚醒来,窗外已是一片银色,号称“雪窝子”的烟台下起了大雪。我急欲骑车回家,女友的母亲拦下了我,微笑着说:“外面这么大的雪,路又远,就在这住一晚吧。”确实,我家在十几公里外的芝罘岛,骑车十分艰难和危险。那晚我和女友的弟弟睡在一屋,外面北风呼啸,异常寒冷,但我的身心是暖暖的。

  从女友家回来,我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害怕由于我的醉酒和失态,给女友父母留下坏印象,不同意我们的婚事。没想到,女友告诉我,她父母觉得我老实、实在,并没有反对。

  

  从那以后,我喜欢上了吃海鲜和烹饪海鲜。在烟台久了,我发现大多数百姓家庭,家有喜事或招待客人时,都是以当地海鲜为主打菜。虽然野生大对虾、黄花鱼比较名贵,但梭子蟹、海肠、爬虾、蛤蜊等当地小海鲜很多,而且很便宜。听人说,过去螃蟹、爬虾等海鲜打上岸,多得卖不了,那时又没有冷冻设备,很多就用来沤肥了。

  结婚后,每逢周末,我经常陪妻子回娘家,尤其是岳父在家宴请宾客时,我就主动去厨房帮忙。那时,烟台人请客都是在家里进行。宴席一般有“四一六”和“四二八”两种规格。“四一六”即四冷荤、一大件、六热菜;“四二八”即四冷荤、二大件、八热菜。我第一次去女友家吃的就是“四一六”。

  老烟台素有“无鱼不成席”的讲究,而且这鱼必须是有鱼鳞的,野生的加吉鱼和黄花鱼是首选。岳父看我挺勤快,而且对做菜很有兴趣,就慢慢把他做菜的手艺传授给了我。他的手艺是在北海饭店时跟一个获过奖的鲁菜大师学的。很快,我的厨艺就能独当一面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烟台的宴请一般都去宾馆、饭店了,岳父也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赋闲在家,最初有些情绪低落、烦躁郁闷,我就拉着他一起去海边钓鱼散心。有时,我去市场碰到有卖野生大黄花鱼的,就买回来给岳父做他最爱吃的糖醋黄花鱼,还有炒海肠。再把大姐夫一家叫来,陪着岳父品菜、喝酒、聊天,让他开心。

  做糖醋黄花鱼,要选一斤左右的本地野生黄花鱼,将鱼内脏、腮去除,两面切成一寸宽的瓦刀,用鸡蛋、淀粉糊将鱼的两面沾匀。油六成热时,手提鱼头和鱼尾,下锅定型,炸至金黄取出,待油温升至八成热时再复炸。同时,在另一口锅内加清汤、醋、糖用淀粉勾芡,浇在刚出锅的鱼身上。此时的鱼“头尾两头翘,浇汁吱吱叫”,鲜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炒海肠简单一些。将海肠两头去掉,刮去内脏,切成一寸半的段,用热水一焯即可。锅内放油,将韭菜、海肠略炒,加入料酒、酱油等调料。这道菜的关键是火候,焯的时间短了没断生,焯的时间长了,吃起来如同嚼橡皮管,影响口感。

  光阴流转,现在的烟台人即便足不出户,也能吃到天南海北的美食,但海鲜仍是烟台人的最爱。只是野生大黄花鱼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亲民的海肠也身价倍增。于是,就有聪明的厨师创新地把海肠和米饭一起做,名曰“海肠捞饭”,成为烟台的名吃。

  岳父已去世多年,许多往事都已淡忘,但第一次去妻子家的情景和那顿正宗的海鲜,依然清晰地珍藏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生的美好记忆。(孙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