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烟台市生态环境局莱阳分局积极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工作,通过创建“无废工厂”“无废村庄(社区)”“无废机关”等“无废细胞”,倡导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带动“无废城市”建设更上新台阶。
一、坚持高位推进,紧抓“无废细胞”创建顶层设计。一是明确目标任务。结合《山东省“无废细胞”建设评价指南》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评价要点等事项,充分研读10类“无废细胞”建设评价指标,明确四阶段工作目标、指标任务,出台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工作制度,强化动态评估,确保各项任务落地抓实。二是强化组织保障。牵头成立“无废城市”建设专项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发改、教体、工信、公安等成员单位,设置工业绿色发展、危险废物管控、城乡垃圾处置等六个小组,构建“大环保”统筹管理新格局,保障“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5个重点项目已建设过半,“无废城市”建设成果信息被中国环境报收录。三是强化基础项目建设。聚焦绿色循环,全力推进固废分类管理和源头减量,做好“消化系统”的基础搭建,成功申报莱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工程5个重点项目。目前,莱阳市污泥干燥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和莱阳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建成投产,莱阳市春帆漆业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及资源利用项目一期已完成,二期正在建设中;莱阳市裕铭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和山东天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正在建设中。全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到295吨/日,比“无废城市”建设前增加了一倍以上。

二、直击短板弱项助力“无废细胞”创建提质增效。一是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制定危险废物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对全市产废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空闲房屋、场地和矿坑开展固体废物起底式、拉网式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全面排查非法堆放、贮存、倾倒和填埋点位,压实固体废物环境污染主体责任,对存在违规堆放暂存、非法转移倾倒和填埋等问题依法整治,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事件发生。截至目前,累计排查危险废物产生企业110余家、成规模产生废矿物油的汽车4S店及修理厂30余家、危险废物经营企业5家,消除环境风险隐患40余个。二是强化联动执法,形成清废工作合力。压实固体废物环境污染属地监管责任,充分发挥镇街、村居(社区)及网格员力量,通过“智慧环保小脑”系统,编织出一张智慧环保的“天网”,实现危险废物全域智能监管。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先后侦破团旺镇后埠后村、311部队院内、穴坊镇鸭儿沟村南等特重大非法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和柏林庄街道桑家夼村西山上非法炼油案件,查缴环境损害赔偿金5300余万元,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三是强化统筹推进,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以推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主线,全面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低碳、资源循环利用、清洁化生产、绿色产品供给转型,将废气、废水、废渣“变废为宝”,构建起绿色循环产业链。1—9月份,莱阳市PM2.5浓度均值为3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1%;PM10浓度均值为4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5%,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无废细胞”良好创建氛围。一是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培育多元化“无废城市细胞”,各相关部门结合日常工作常态化开展“无废城市”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向企业、群众、学生普及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理念。积极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将“无废社区”建设与村庄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基础设施、垃圾分类、绿色主题长廊、绿色文化生活、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活链条,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感受度。姜疃镇濯村被评为第一批省级“无废细胞”,莱阳光大环保能源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一批市级“无废细胞”。二是深入解读宣讲。邀请专家赴企业、社区对无废细胞创建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剖析,针对无废细胞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疑惑逐一解答,通过“现场观摩+理论讲解+探索实践”的创新模式,强化企业理论认知。三是创新宣传渠道。围绕工厂、园区、医院、乡村、景区、酒店、机关、社区、校园等单位,通过设置环保宣传栏,张贴各类宣传海报,社区微信群、公众号等各种网络载体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从“点滴事”做起,引导居民自觉践行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把文明环保理念传递千家万户。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