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人大机关搭建专业代表联络室 擦亮“中国梨乡”金招牌

梨乡莱阳 2024-12-23 08:57

  莱阳市人大机关立足新时代新定位,围绕全市发展大局,聚焦代表作用发挥,创新建立“莱阳梨产业人大代表联络室”,为产业发展谋思路、提建议、出主意,进一步丰富代表联络站实践内涵,拓宽代表助力产业振兴新路径。

  一、建设先行,打造履职平台“新阵地”。一是科学布局,汇聚专业力量。根据莱阳梨育苗、种植、加工、文旅等产业链环节,按照各镇街产业划分,在照旺庄、河洛、柏林庄、谭格庄打造4处代表联络室,精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杰出行业代表及核心行业协会作为各联络室的主导单位,按照专业技能过硬、履职尽责、行业影响力大的标准,吸纳各级梨产业相关人大代表加入联络室。

  二是统筹兼顾,发挥专业作用。突出“专业”定位,联络室定期开展集体学习交流、宣传法规政策、开展代表活动、接待选民群众、报告履职情况等,将代表联络室活动与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代表小组活动等有机衔接、统筹安排,鼓励梨产业相关领导、常委会组成人员带头进站参加活动。结合“双联”制度,每名代表深入梨农、梨园、梨企开展经常性联系,有效解决制约梨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联动融合,突出专业优势。按照“明确要求定期活动、联络室决定自主活动、代表起意自由活动”的原则,除定期开展集中活动外,根据群众反映和发展需要,代表可针对具体事项开展监督、调研,梨产业领域人大代表进室联系群众达100余人次。聚焦莱阳梨各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开展视察调研、座谈交流,组织活动1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10余个。

  二、专业先行,厚植竞争发展“新优势”。一是聚焦堵点听民声、汇民意,下好“先手棋”。组织代表深入林间地头、种植大户、加工企业,收集反映梨果林管护、果树病虫害防治及存储销售等困难问题,探索解决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针对性解决。柏林庄联络室代表在冬季果树管理、春季花开授粉时走进果园,了解果树管理过程中的水肥阻碍和技术难题;与种植大户就市场销售和冷链存储进行交谈,详细询问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是做实监督真摸底、真研判,下好“关键棋”。以解决梨产业发展问题为初衷,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围绕梨产业“土地流转、改良换种、生产加工、品牌创建”等方面开展视察调研,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出点子、找路子,助推12条代表及群众意见办理完成。其中,做大做强梨产业问题作为代表建议向政府转交并明确解决时限;如何提升散户果农梨树管理水平问题,通过咨询技术专家、组织技能培训后第一时间予以解决。

  三是立足长远强优势、提品质,下好“致胜棋”。针对部分种植户盲目逐利过早采收现象,照旺庄代表积极协调,对茌梨进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统一销售”。河洛镇代表积极打造集莱阳梨文化保护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教育中心于一体的莱阳富草堂梨文化博物馆,有力提升莱阳梨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谭格庄镇代表牵头成立秋月梨产业发展联盟,通过注册“谭秋月”秋月梨品牌,设计专属商标LOGO,打造秋月梨金字招牌。

  三、服务先行,积蓄产业振兴“新动能”。一是“宣讲”进地头,引领科学种植。当前农村散户果农平均年龄偏大,种植观念落后,销售多是依靠亲朋好友或固定客户,销量受限、价格被动。针对这一问题,谭格庄代表联络室代表创新开展“敲门服务”,引导群众开展科学种植、抱团发展、规模运营。二是“技术”入果园,助力提质增效。在继承传统莱阳梨百年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技术成果,引入新的管理种植技术,提高梨产业核心竞争力。照旺庄代表参与编制老梨树保护与复壮技术指导意见,主动分享梨园管理经验,累计改造老劣梨园1200余亩,建成标准化示范园1000多亩,规模化的产业园、示范园、合作社日趋成熟。

  三是“帮售”上网络,畅通产销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营销,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河洛代表结合昌荣公司发展需求,在广州组建专业电商团队,通过抖音、淘宝、小红书等多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及茌梨、秋月梨、丰水梨等多个品种梨的推广销售。定期组织直播团队到莱阳公司及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观摩,免费为产品代理商提供直播带货、线上运营培训等服务,着力解决梨果销售问题。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