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市场监管局紧扣企业发展需求,创新打造“企业自有商标+地理标志”质押新模式,帮扶指导的3家“莱阳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企业成功获得1000万元授信贷款,实现烟台市地理标志质押融资业务从无到有的突破,使“知产”变“资产”,“地标”创“效益”,助力莱阳市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政银企联动搭建质押融资新模式。一是完善服务举措,发挥商标品牌指导站优势作用。建立莱阳梨企业等重点商标品牌培育库,强化莱阳梨产业和文化商会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新模式,全方位为企业提供地理标志申报培训、质押融资指导、打假维权跟进等服务。加强银企牵线,推动莱阳梨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转移转化等知识产权价值运用,助推莱阳梨产业提品质、创品牌。目前已走访指导当地15家莱阳梨产业企业,帮扶莱阳市昌荣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急需资金企业对接金融机构开展地理标志质押工作,破解地理标志质押评估难、融资难等问题。二是用活纾困政策,拓宽质押融资新模式。聚焦莱阳梨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因素,与光大银行烟台分行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创新打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企业自有商标”新帮扶模式,助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解题思路”,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00万元,为企纾困解难。三是发力线上线下,强化地理标志品牌意识。通过举办莱阳梨文化季系列活动,组织参与线上线下展销会、产销对接会,全方位、多元化加强对莱阳梨地理标志产品宣传。积极组织举办莱阳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业务培训,提高企业对地理标志的运用能力和保护意识,营造莱阳梨知名品牌文化环境。目前,莱阳梨品牌价值达19.75亿元。

二、创新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成果转化。一是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实施地理标志运用工程建设,引导一品堂、三川、爱陶漳、昌荣、司邦得、鸿杰药业等骨干企业立足研发创新需求和具体应用场景,将莱阳梨加工产业相关专利布局嵌入企业发展战略之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莱阳市13家企业获准使用莱阳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二是以专利助推技术攻关。综合运用知识产权服务地标产业,依托国家梨体系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省农科院莱阳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促进技术创新。引入知识产权保险保障机制,帮助用标企业降低维权成本,投保地理标志商标被侵权损失保险,全市首单知识产权保险落地。三是强化地理标志发展。以强化地理标志发掘、运用、保护为主线,实施莱阳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探索实践“地理标志+品牌+标准+产业+文化”发展路径,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率先使用“莱阳梨”地理标志,发挥地标产品的品牌效应与市场辐射力,提升莱阳梨的品牌影响力,促进产业发展与地理标志的持续融合升级。截至目前,有17家企业提出“莱阳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申请,申请备案时间压减60%以上。

三、加快构建知识产权立体服务体系。一是维权保护合力再强化。建立行政保护、司法保护衔接工作机制,积极探索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的纠纷解决渠道,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与消费者维权相结合,推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和人民调解办案量显著增长。其中,箱包专利纠纷调解案例获评山东省首届“十佳人民调解案例”。二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再升级。以企业、园区和协会为载体,组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市级商标品牌指导站及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网点,为全市企业、种植户及合作社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培训等服务。目前,已定点服务企业及合作社76家次,提供专利融资等方面的业务咨询150余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行动8场次,指导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1笔,企业获得融资金额1.3亿元。三是服务企业发展能力再提高。联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信息助力乡村振兴”活动,为企业提供地理标志申请、保护等方面的公益性指导和培训服务,累计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活动10余场,培训人员800余人次,推动我市绿色食品特色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进一步叫响“莱阳味道”区域公共品牌,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