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开国将军是咱鲁大校友

烟海e家 2024-12-11 20:23

  刘将军是鲁大校友

  20世纪80年代,曾听我的一个朋友说起原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事情。他说他在那里上学时,校长名字叫刘春山,是个将军,老家是山东莱阳,即席讲话很有水平。那位朋友还说,曾经的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有“中国西点军校”之称。我当时认为,把母校的名声抬高一些,这抑或是一种情结,算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炫耀。

刘春山

  后来翻阅资料才发现,那位军界老兄所言并非不经之谈,原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不仅在国内培养了很多将军,而且也培养了很多国外的将军,特别是一些非洲国家的将军乃至国家元首,他们的履历里有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求学经历。而朋友所提及的校长刘春山“是位少将,开国大校”,其实称他为开国将军也不为过,因为刘春山1955年第一次授衔是大校,1964年晋升为少将,而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期的1955年至1966年,凡取得将军衔的,统统可以称为开国将军,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

  在鲁东大学的史册里,我发现了当年军界朋友所说的那位将军校长刘春山的名字。他曾经是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简称莱阳乡师)的学生。这所省立学校是鲁东大学的前身,他自然也是我们鲁大的校友。

  西行投奔八路军

  莱阳乡师第五级,笔者曾经撰文形容其为校史中的“黄埔四期”,原因是其前后几届的学生中有开国将军如慕湘、张少虹等。第五级八十名学生中有数十位开国将校军官,仅开国将军就有四位,他们分别是姜林东、高锐、谭旌樵和刘春山,均在大军区副职的岗位上离休。还有一位是“卫冕将军”白相国,他从军界走上了部长的位置。他们这批热血青年,生于忧患年代,学于莱阳乡师,在革命战火中历练成长,演绎着躬身家国的青春之歌。

  刘春山1917年生于莱阳中庄扶村,原名刘秉哲,1934年9月考入莱阳乡师第五级。

  莱阳乡师之所以被誉为胶东革命的摇篮,不仅仅是因为一二级学生中走出了王之风(胶东特委委员,烈士)、姜宗泰(学校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红军游击队长,烈士)等红军时期的共产党人,其教师阵容也不容小觑。教务主任王哲(原名王衷一,1948年济南解放后的第一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后任副省长)1927年5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留苏,在莱阳乡师工作五年多,学生们在回忆录中都称他为“共产主义老师”。正是他与部分红色教师如王冶秋(鲁迅挚友,曾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何其芳(著名作家)、吴伯萧(著名作家)以及倾向革命的老舍、臧克家等文学大师,撒下了红色的种子,使莱阳乡师那七届学生受益匪浅,这里的共产党组织活动频繁。

  1937年初冬,面对日寇的入侵,特别是日寇的飞机先期飞抵莱阳上空,学校无以为继,校长吴伯萧带领四百名学生南下西上。没有来得及随吴伯萧校长撤离的五级一班五位同学联络在一起,骑自行车一路风餐露宿,一个多月后终于到达宝塔山下。他们是姜连登(姜林东,开国少将,后为原广州军区副政委)、高玉麟(高锐,开国少将,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张振第(张凯,开国大校,后为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曲长川(后为黑龙江珲春市委书记)、姜寿域(鲁奇,后为中科院某部党委书记)。

  在这第五级学生中,还有以二班为主的六位同学,包括谭旌樵(开国少将,后为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刘春山(开国少将)以及白相国(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贸部部长)等,他们在校长吴伯萧带领下转移到临沂后,组成西行自行车队小组,前往延安寻找共产党。

  他们六人沿途经历了兵荒马乱,露宿街头,赶到郑州后卖掉了自行车,扒乘火车到达西安。1937年冬未及到延安,就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介绍下参加了八路军。

  战火中燃烧的青春

  刘春山在入伍后的1938年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时期,他先后任八路军山西学兵队学员,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连指导员、第1支队第4团营教导员,新四军第1师第3旅第8团营教导员,新四军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如皋警卫团政治处主任、警卫团副团长。

  他在粟裕的领导下,先后参加了苏中地区对日寇的“反扫荡”、苏中“七战七捷”、盐城战役、鲁西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大显身手。他身经百战,既当指挥员,又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在战火中屡立战功,先后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渡江战役纪念馆资料图

  解放战争时期,刘春山先后任粟裕大将所部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第6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第30团团长、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23军第67师参谋长、第9兵团(司令员为宋时轮上将)第23军第68师副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春山历任解放军第23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23军第67师副师长、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师长,志愿军第23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长。他后来率部在“三八线”防御作战,出色地完成了战时任务,并帮助朝鲜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赢得了崇高赞誉,获得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颇有建树的军校校长

  从朝鲜返回国内后,刘春山担任23军副军长、高等军事学院军事教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20世纪60年代初,他驻守炮击金门时期的福建前线部队,高标准抓好部队战备训练,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31军军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78年至1985年,刘春山出任当时有“中国西点军校”之誉的原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

  刘春山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干部,也是头脑清晰的军队政工人才。他在任军校校长期间,联系战争实际,在师生中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破除过时的战术训练思想,学校的战术训练实现了由过去单一兵种为主向合成训练为主、由打敌步兵为主向打敌装甲目标为主的转变,迈出了战术训练的第一步,为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积极研究办学育人的特点规律,狠抓军校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的军事人才,也为培养第三世界的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为非洲国家的独立解放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学员。

  刘春山曾当选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他作为军人的履历是伴随共和国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2012年1月9日14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校长刘春山同志(副大军区职),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他是共和国的将军,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鲁东大学的史册中。(孙桂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