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焖子

烟海e家 2024-12-10 18:46

  “鲁菜之都”烟台,绝对值得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方土地的风味小吃。小吃焖子,一口滋味,千般风情,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相传一百多年前,有门氏两兄弟来烟台晒粉条。有一次,他们刚把粉胚做好,却遇上了连阴雨,粉条晒不成了。眼看着粉胚就要酸坏,情急之下,门氏兄弟只好把乡亲们请来一起吃掉。他们用油煎粉胚,加入蒜拌着给大家吃。众人品尝后都赞不绝口,认为此品别有风味。于是,他们便支锅立灶煎粉胚卖,没想到受到了更多顾客的欢迎。然而,关于这道美食的名字,却成了一个问题。一位智者认为,此美味是门氏兄弟所创,应该叫“门子”。因“门子”是在火炉上架锅煎制而成,后改为“焖子”,这个名字在民间便流传了下来。

  不少烟台人对焖子都有一种情结。我远在加拿大定居的表姐说,一想起焖子,就会想起家乡,想起与我第一次在烟台吃焖子的时光。那时,我们姐俩都不过十七八岁,喜欢骑着自行车从福山到繁华的芝罘区海防营市场闲逛,因为那里能买到各种时髦、流行的东西,市场周围的小吃多得数不清。一次,我们在市场里东瞅瞅、西逛逛,看见漂亮的衣服,上身试了又试,总是不舍得买。到了中午,肚子开始叽里咕噜时,表姐说“咱来一趟不容易,不能饿着肚子回家,去吃焖子”。

焖子资料图

  海防营市场卖焖子的摊位有好几个,我们一路打听,都说市场中间一位老阿姨做的焖子最地道。到了焖子摊位,我们要了两碟焖子,坐在小马扎上享用美食。拿起铁丝做的叉子,叉起一块焖子往嘴里送,吃上一口,简直太美味了!我和表姐边吃边忍不住赞叹。老阿姨笑着接过话茬问,你们要不再来一碟?我们捏着手里的几个小钱看了看,狠狠心又买了两碟焖子,打包带回家。

  后来,做焖子的越来越多,福山也有不少。在老家,邻村有一家小店的小吃焖子,三里五村有名。这家的焖子口感软硬合适,每一块焖子外焦里嫩,吃起来艮啾啾的,调料香而不腻、蒜香麻辣地道。每天上班路过那里,我心里就会盘算一下,要不要买碗焖子带回家。

  转眼到了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也波及到了我工作的单位。海外客户的日子不好过,我们单位的资金链就不能正常运转,生产的出口纸箱大量积压,车间工人上班要等通知。待在家里的我突发奇想,何不学着做焖子?于是,我没事就去邻村的焖子店“偷艺”,一来二去的,制作焖子的手艺就学得差不多了。那段时间,只要是休班的日子,我就做焖子,还在家的附近支起一个摊位。

  说实话,做焖子不仅仅有窍门,还是个力气活,最累的是熬粉团。焖子的制做过程繁杂,里面的学问多着呢。头道工序是熬粉团,把地瓜粉粒熬成粉晶,这纯粹是技术活儿。颗粒状的地瓜淀粉,与水按比例混合,加少量食盐后放入锅中搅拌,用中火慢慢煮开,直至全部变为半透明的青绿色。关火倒入容器后,用凉水降温,静置至常温。然后,切成约2厘米见方的小块,再放入平底锅,加少许油,不断翻动,煎至两面略焦、内部熟透后,看上去就令人食欲满满了。

  蒜泥、芝麻花生酱、鱼露、虾油是焖子的灵魂,没有它们,再好的焖子吃起来也是寡淡无味的。蒜泥是用蒜臼捣出来的,芝麻花生酱是用炒好的花生、白芝麻在小磨坊磨好的,鱼露、虾油也是当年产的最新鲜的,只有这样做出的焖子才会香得地道。

  我摆摊做焖子持续了三个月,后来单位走上正轨,就没时间做小吃了。其实,我做焖子也没挣着钱,手艺没练到家,导致出粉晶的量太少,质量口感一般。

  焖子不仅口感软糯,更是一道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营养佳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份美味的焖子不仅能填饱肚子,更能给身体和心灵一份温暖和满足。如今,小吃焖子早就登上大雅之堂,成了很多大酒店的一道佳肴,且推陈出新,翻了许多花样,如海鲜焖子、芙蓉焖子、荤焖子、鸡蛋焖子等。

  从加拿大归来的表姐和她的孩子们尝到我做的焖子,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家乡的焖子好吃,口感纯正!其实,长期远在国外的亲人吃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也是一种乡情的回归。(赖玉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