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对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支持1000万元

烟海e家 2024-10-01 07:23

烟台融媒10月1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王宏伟 刘洁 摄影报道)昨日下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进行解读。烟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杰表示,《实施意见》及配套若干政策措施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台科技强市建设“干什么、怎么干”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将为推动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构建“3331”实验室体系

布局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集聚创新要素、汇聚创新人才和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带动产业发展的“强引擎”,也是催生关键核心技术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烟台市坚持将加强科创平台建设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投入,强化机制创新,通过主动布局、引进共建、对上争取等方式,积极推动科创平台建设。目前,科技口共建设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79家,引进共建平台13家。”李杰表示。

在强化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烟台将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和产业创新平台提质升级行动,推动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到2027年,全市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500家以上,构建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3331”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山东省实验室、30家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00家烟台市重点实验室。

在政策上,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最高支持1000万元、100万元、 20万元,引导创新平台加强技术供给,集聚创新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服务。

“我们将结合全市重点产业链科创平台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布局,推动平台提质升级,凸显对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李杰表示,烟台将深入实施实验室体系重塑攻坚行动,围绕前沿、新兴、优势领域,争取“十五五”期间,完成“3331”实验室体系建设,构建具有烟台特色、接续联动、梯次衔接的实验室架构,打造战略科技力量。着力引进优势资源共建高能级平台,重点建设烟台科技大市场,打造集成式公共服务平台,为赋能我市企业创新和产业链发展搭建载体。

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

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孵化链条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近年来,烟台坚持把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作为聚集创新资源的一线窗口、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举措,先后制定印发了《烟台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加大对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孵化载体62家,在孵企业1442家,入驻团队534支,拥有专业孵化服务人员273人、创业导师484人,孵化资金总额达到24.28亿元,700家在孵企业和84支创业团队累计获得投融资9.88亿元。

如何推动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建设、厚植企业成长沃土?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晓智表示,烟台将建立健全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强化科技孵化载体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开展科技信贷支持,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在完善孵化载体方面,烟台将出台市级加速器管理办法,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业孵化链条,新增对新认定的省级、市级加速器的市级补助,分别给予运营机构最高100万元、50万元,对加速器培育高企给予运营机构市级奖励5万元。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着眼解决企业高端人才招引、技术创新等难点堵点,支持烟台企业在省外建立“人才飞地”,借力异地“外脑”资源,导入“飞出地”科创项目、高端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管理经验等,加速高端人才智力的承接转化和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对“人才飞地”培育企业在烟台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照每家企业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政策供给方面,对孵化载体最高给予200万元认定补助,对高企给予20万元认定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增长额给予补助。到2027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省级以上孵化载体数量达到5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8%,每年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科技贷款20亿元以上。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科技强市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烟台聚焦16条重点产业链和“9+N”产业集群创新需求,每年组织实施20项左右重大科技项目,在高端聚氨酯原料ADI、海上火箭发射、8微米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深远海大型风电安装船、新药创制等前沿技术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2021年以来,全市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88项,其中最高奖1项、特等奖2项,2项成果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烟台将持续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李杰表示,聚焦16条产业链、“9+N”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深入推行“揭榜挂帅”项目遴选制度,探索实行“赛马式”资助制度、“里程碑式”考核制度,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到2027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如何让优质科技创新成果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烟台构建市场化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探索建设“科创飞地”,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带科技成果来烟落地转化。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动创业投资发展。

在政策上,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人才飞地等服务机构最高支持300万元,启动市级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评选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财政科技资金引导,支持联合社会资本等设立科技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我们将在今年四季度组织开展烟台市科技创新成果竞赛活动,对获奖的市科技创新成果(个人)根据烟台市成果转化政策给予支持。”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于淼表示,将借助大赛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推动高质量成果产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