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评残,关爱服务零距离
集采药品,就医有保障
专题培训,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
……
芝罘区各部门
小事不“小视”,件件暖民心
上门评残
小业务化解大难题
芝罘区残联制定上门评残办法。依托“三进”工作法和入户访视等制度,及时了解残疾人需求,拟定《芝罘区上门评残服务实施办法(试行)》,确定上门评残周期、受理标准、办结时限,确保评残效率。
充实专业评残力量。向省、市残联申报新增评残鉴定机构1处、评残医生6名,其中上门评残医生1名,目前正在审批中。
开展集中上门评残。利用休息日等时间组织评定医生开展集中上门评残工作,严格对照标准进行等级评定,有效解决残疾人无法到现场、等待时间长、办证慢的问题。截至目前,已为158名残疾人完成上门评残工作,上门评残效率位居全市前列。
构建“速裁”“快执”机制
为民解纷全面提速
芝罘区法院全面深化民商事案件全口径繁简分流改革,创新构建“两次分流三级审理”工作模式,实现简案速裁、普案快审、繁案精审。今年以来,速裁结案7420件,占民商事结案总数的65.6%,平均办案用时同比缩短2.5天。
优化执行团队配置,分类组建由员额法官为主导的执行团队,构建“一个执行指挥中心团队+一个速执团队+三个精执团队+八个事务集约团队”的“1138”团队化办案模式,执行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3.5天。
以专项行动为牵引,擦亮“雷霆”品牌,围绕涉民生、金融、刑事涉财产执行等案件,持续开展“雷霆·2024芝行利剑”集中执行行动13次,和解案件60余件,实际到位标的80余万元,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暖心到家·芝为你”
助力“幸福”更幸福
为提升入户探访关爱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而帮助解决辖区老年人居家养老困难,日前,芝罘区民政局开展“暖心到家·芝为你”探访关爱特困老年人专题培训活动,促进探访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此次培训,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张剑教授从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技巧方面进行授课,幸福街道23个社区110多名社区工作者、网格员、网格助理员参与学习。
本次授课通过对探访服务人员进行政策、知识、伦理、技能等方面的赋能培训,提升探访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探访服务人员学习入户走访的专业工作方法,掌握如何准确高效地与服务对象沟通的相关技巧。
下一步,芝罘区民政局将不断完善系统性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防范化解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安全风险,让老年人拥有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百日攻坚”行动
整治提升环境
自7月下旬至10月底,芝罘区农业农村局组织黄务街道、只楚街道开展村庄清洁环境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由党员和居民代表带头对房前屋后、田间地旁等地的各类垃圾和废弃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对坑塘、沟渠的杂草和漂浮物进行清除打捞,对居民无序摆放的杂物进行规整清理,对墙面、电线杆上的乱贴乱画和野广告进行铲除,切实提升公共卫生环境。
为巩固村庄清洁环境整治效果,督导街道严格落实“总负责人-网格长-网格员”三级网格责任制,持续加大对第三方物业保洁服务质量的日常监管,切实发挥社区网格员“巡查哨”作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城郊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居民守则和行为规范》,实现全域化治理、常态化整治、长效化保持。
截至目前,各街道共发动群众227人次,出动机械54台次,清理规整“四大堆”141处,清理各类垃圾121.5吨,整治乱贴乱涂乱画、野广告120余处,清理河沟1470米。
就医有保障
“集采”惠民生
芝罘区医保局根据国家、省、市医保部门工作要求,组织11家公立医疗机构、部分民营医疗机构扎实开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工作。
截至目前,执行国家九批、省级四批集采药品结果,另有21种中药饮片、200种中药配方颗粒纳入集采,集采药品品种数量达到737种,平均降价幅度50%以上;医用耗材17批30类,平均降价超过70%,部分耗材降价达到90%以上。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效,让集采政策惠及更多群众,芝罘区医保局自2023年8月份以来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解决“医院排队时间长,药店买不到集采药”的难题。
目前,芝罘区共有214家定点零售药店和16家民营医疗机构参与此次活动,涵盖了芝罘区所有街道,且承诺集采药品按照中选价格进行销售。
小事不“小视”
件件暖民心
“您好!我们小区楼前的污水井堵塞了,家中排水困难,希望你们能够帮忙处理一下。”近日,家住西南河路17-2号的居民来电反映。
在接到居民求助后,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安排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查验。经现场落实,该小区属于无物业开放式的老旧小区,小区建成年代较早,排水管道老化,导致排污能力日渐减弱。针对该情况,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本着为民解忧的原则,主动调集吸污车辆前往现场对管道进行了疏通,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在今后的工作中,芝罘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以“服务为民”为出发点,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审:纪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