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莱阳市最南端的穴坊镇,距离主城区近四十公里,胶东最大河流五龙河从这里入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是莱阳南部重镇。位于穴坊镇的穴坊人民法庭是莱阳市人民法院的乡镇派出法庭,主要处理辖区内穴坊、羊郡、高格庄、大夼四个乡镇的民事案件。
穴坊法庭自成立以来始终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法庭根植基层、贴近群众、了解民情的优势,在简案快审、家事审判等方面探索创新出一系列因地制宜的特色模式,为切实提高县域治理法治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法庭现有干警9名,员额法官1名,法庭近年来先后被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模范单位”“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先进集体”“全市法院十佳人民法庭”等荣誉称号。

贯彻“三调”理念
做群众的贴心人
“我们辖区是农村地区,农村的案子,大部分都是邻里熟人间的小纠纷,如果能调解成功,不仅能化解矛盾,还能缓和邻里间的关系,促进乡村和谐。”穴坊法庭负责人王磊如是说。
在办案过程中,面对乡镇里百姓的民事纠纷,穴坊法庭贯彻“全程调解”“全心调解”“全力调解”的三调理念,在调解中让矛盾双方打开心结,握手言和。
“太谢谢你了,王法官,感谢你帮我要回赔偿,法院的调解工作太牛了。”刘某年过五旬,因右腿感觉不适,经人介绍找到被告王某,2021年12月,王某为刘某扎针、用药治疗后,刘某突然疼痛难忍,到医院治疗后方才好转。刘某认为是王某的错误用药以及针扎导致其后续病情恶化,要求王某赔偿其损失,而王某则坚持认为自己的治疗没有问题,拒绝支付赔偿,刘某将王某诉至法院。
考虑到赤脚医生在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承办法官决定先行调解。为了使双方的争议得到快速有效化解,承办法官耐心告知双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并向双方讲解各项损失费用的计算标准,努力缩小双方所要求的赔偿金额上的差距。
最终经过不懈努力,双方终于对赔偿事宜达成共识,王某给付赔偿款后,主动向刘某伸出双手,一对冤家在法庭握手言和。
“调解成功远比一纸判决下的功夫要多,也远比一纸判决更具有人情味”。这是穴坊法庭负责人王磊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穴坊法庭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
穴坊法庭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在婚姻家庭、相邻关系、土地纠纷等案件中,主动加强与乡镇司法所和村党组织的沟通协调,积极构建起“法庭—乡镇司法所—村党支部”三位一体调解体系,以温情促进邻里和睦,以司法守护乡村和谐。
深入田间地头
做群众的暖心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土地纠纷等案件涉及村民切身的利益,通过实地勘验,现场走访,能更好还原案件事实,定纷止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近年来,穴坊法庭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深入一线奔走于田间地头提供“上门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在一起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案中,原告承包被告土地期间,被告到地里查看时发现地里的沙土被挖过,双方协商原告支付5000元押金并签订证明,约定秋后还地并恢复原貌后,被告退还押金。在原告将地还给被告后,被告认为土地地貌未恢复,拒绝退回押金,原告遂起诉被告要求退还押金。

为查清案涉土地是否恢复原本地貌,承办人向双方了解情况,并多次到现场查看土地现状。经过一番调解,双方就退还押金数额仍未达成一致,法庭遂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现场调查情况,判决被告向原告退还押金3500元。判决后,承办法官耐心向当事人释法明理,被告及时通过法庭退还了原告押金。
“感谢王法官,要不是您这么用心帮我解决这个事,我也不能这么快就拿到押金!”事后,原告陈某向承办法官连连表示感谢。
树立法庭文化
做群众的放心人
文化是一个单位的代表,法庭虽小,但也不例外。穴坊法庭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警、以文促行,把锻造法庭文化作为固本强基的有效手段。
穴坊法庭以“廉”为主题,逐渐打造出自己的法庭文化。法庭负责人王磊每月会和法庭所有干警开一次会,宣传廉洁文化,同时听听干警们的意见建议,每两个月会单独和每个干警谈一次心,聊聊最近的工作生活,鼓励每个干警做好本职工作。

在“廉洁”的主题下,法庭又将“担当、奋进、高效”等内容融入其中,干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和警醒。多年来,穴坊法庭干警没有发生过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干警们努力践行了“清正廉洁”的司法理念。
“不让案件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矛盾在我这里激化,不让法官形象在我这里遭受损害。”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法庭每一位干警心中。
为纠纷解铃,帮群众排忧。穴坊法庭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铁面维护司法力度,用心彰显司法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书写新的司法“答卷”。
编审: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