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读晚报,看到一篇描写赶海挖蛤蜊的乐趣及夸赞蛤蜊鲜美的文章,不由浮想联翩,回想起自己海中摸蛤蜊的情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假如你在烟台市区某个海鲜摊位上买蛤蜊,若你嫌贵,卖蛤蜊的妇女一定会扯着大嗓门说:“俺这是北岛蛤!”北岛蛤,当时响当当的品牌,蛤蜊中的上品。
北岛是烟台当地人对芝罘岛的俗称。所谓北岛蛤,我认为主要是指北岛东口村、大疃村一带海滩上生长的花蛤,它是蛤蜊的一种。这一带海滩的特别之处在于泥沙混合,海底硬而肥沃,加之芝罘湾的水质好,背风、浪小,十分适合蛤蜊等海洋生物的生长。北岛蛤,尤其是水深之处的,外皮厚硬,呈黑灰色,如鹌鹑蛋大小,沙少,味道极其鲜美。那时,每当退潮,村里的妇女是赶海的主力军,她们钓蛏子、挖蛤蜊,然后骑着自行车赶十几公里路到市里,把最新鲜的海货送上市民的餐桌。
我父亲那时在烟台打捞局工作。我家就住在北岛大疃村西与西口村的岔口处,从我家出来,过了马路就是大海。我时常去赶海,不仅喜欢在沙滩上挖蛤蜊,还爱去海里游泳、扎猛子摸蛤蜊等海货。
俗话说,凉水的蛎子热水的蛤。炎热的夏天正是蛤蜊的生殖期,也是最肥美的季节。一到退潮,大疃村西的海滩就裸露出来。我携带一只尼龙网兜和潜水镜,向海走去。我经过一片海滩,慢慢走入海水中。此时海水清澈、海草飘逸。一直到海水淹没过头顶,我就憋气潜入海底。我潜游至海草根部,用食指抠摸,手指触碰到硬物,多半是蛤蜊,而且往往是一窝好几个。把它抠出后放入网兜内,如此反复,一个多小时至少能摸两三公斤蛤蜊。有时,还能在海草中遇到蛰伏的螃蟹或海参,就搂草打兔子——捎带儿。如此,既享受了游泳的畅快和摸蛤蜊的乐趣,又可一饱新鲜海货的口福。
北岛蛤的吃法很多,辣炒、清煮是当地最简单、最快又最能品味其原有鲜美味道的做法。辣炒时,只需将蛤洗干净,锅内放少许油,葱姜爆锅后,放入辣椒、蛤,爆炒至蛤开口即可。此时的北岛蛤,壳已张开,饱含原汁,肉质肥白莹润,入口香辣鲜嫩、回味无穷,再盛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保证吃得你畅快淋漓、心满意足。
我最爱吃母亲做的北岛蛤芸豆打卤面。母亲总是自己和面,用擀面杖擀出面条,下好后过水。然后,把蛤用清水煮开口,将蛤肉取出,再把切好的芸豆和五花肉放进锅内炒熟后,加入蛤肉及蛤汤,开锅后放入木耳、香菜,并淋上鸡蛋花。面条吃起来筋道、滑爽,加入蛤芸豆卤后又鲜美无比,开胃、滋补又易消化,即使在食欲不振的夏天,我也能一口气吃上两大碗。
在大疃村海滩南面三里桥一带的深水区域里,还生长着一种硕大的贝类。它的外形与北岛蛤很相似,我一直以为是长大了的北岛蛤,其实它属于另一个种类,学名叫紫石房蛤,俗称“天鹅蛋”。它虽没有鹅蛋那般大,但比鸽子蛋要大些。它栖息在水下4-20米的海底,只有专业人员佩戴潜水设备才能挖到。过去,我有时可看到穿潜水服的“水鬼”上岸,手里提着装满“天鹅蛋”的网兜。
“天鹅蛋”是烟台的特产,更是海鲜中的一道名肴。它的肉质鲜嫩脆爽,用来爆炒、溜、汆都可,当地人比较喜欢辣炒和包饺子,无论哪一种做法都是十分鲜美的。
北岛蛤和天鹅蛋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及各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是人类理想的营养、绿色的海洋食品。
我家搬到市里住后,我就再没有去北岛挖过蛤蜊。现在,北岛周边已是海产品养殖基地,市场上的北岛蛤也逐渐被外地蛤蜊所取代。我去农贸市场买蛤蜊,仍习惯问摊主:“哪里的蛤?”摊主大多答“乳山的”或“日照的”。买回来的蛤蜊,怎么吃都觉得赶不上北岛蛤鲜美。也许,什么都赶不上记忆中的味道吧。(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