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花园的这块石碑,讲述着百年前一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历史

烟海e家 2024-07-12 10:06

  位于烟台市芝罘区二马路南侧的东花园有好多古树,在公园西北角有几棵树龄上百年的石榴树。这些老树古枝横虬,枝干弯曲苍老,繁茂的树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树下立着一块石碑,细看竟是一座纪念碑。

  我以往接触过德语,确定碑上是德语文字,现翻译如下:这里躺着鱼雷兵奥托·戈迪克,来自皇家“大沽号”鱼雷舰。1881年5月4日生于柏林,1910年10月26日去世于芝罘。

  碑文中没有军衔和尊称,死者可能是舰上的水手。关于“大沽号”德国军舰,我知道这艘舰艇来历曲折。它的原名是“海青号”,属于当时的大清海军,后来改名“德国皇家大沽号”入编德国海军。它的改名,与天津大沽口战役有关,牵涉到百年前一段不堪回首的耻辱历史。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舰队剩余军舰被日本海军掠走。

  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不得已又向德国采购了4艘鱼雷驱逐舰,由德国希肖船厂建造,分别命名为“海龙号”“海青号”“海华号”和“海犀号”。军舰的排水量均为300吨左右,采用双动力蒸汽机,可达6000马力,航速可以达到32节,是当时海上动力性能最好、航速最快的战舰。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时,天津大沽口炮台成为清军抵抗八国联军的坚强堡垒。八国联军派出由英德法俄四国战舰组成的联合舰队进攻大沽口炮台,经过惨烈战斗,攻陷了大沽口。当时,清政府购买的这四艘军舰均在大沽船厂进行整修,被侵略者缴获。

  战后,清政府割地赔款,英国抢走了“海龙号”,德国抢走了“海青号”,俄国抢走了“海华号”,法国则抢走了“海犀号”。这四艘驱逐舰全部重命名为“大沽号”,当然,用的是各自国家的语言。

  后来,英国“大沽号”驻扎在香港,一战后被出售。德国的“大沽号”之后一直服役于德国东亚舰队,驻扎在青岛,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日本争夺青岛,“大沽号”沉没于青岛海域。

  法国海军的“大沽号”当时驻扎越南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俄国海军的“大沽号”,后来改名为“布拉科夫中尉号”,驻扎在旅顺口,1904年俄日海战中被日军鱼雷艇重伤沉没。

  关于这座纪念碑的主人奥托·戈迪克,1910年10月去世。笔者推测他是随德国“大沽号”军舰到烟台补给,其间他因故去世,葬在东花园这处外国人公墓。那时烟台开埠早,比青岛更繁华。

  戈迪克去世一年后,清朝灭亡,四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的“大沽号”沉于青岛。

  新中国成立后,东花园的外国人公墓被迁走,改成了向市民开放的公园。进入新世纪后又提升改建,除了保留那些百年老树,又增加了运动器材,成为市民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场所。这个墓碑据说是园区改造时挖出来的,本着尊重历史的缘由,被保留在了原地。(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