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百上千次沟通,换23位农民过个好年,真值!

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4-03-12 08:31

  讲述人:李俊玲

  莱州法院特邀调解员

  获评2023年度全市法院优秀特邀调解员

  三年前,即将从基层司法所退休的我收到了莱州法院抛出的“橄榄枝”,邀请我担任莱州法院诉前调解员。凭借着对人民调解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如今,已经担任诉前特邀调解员3年多,我在一个个案件中边干边学,交出了年均调解成功案件430余件的成绩单。

  有人问我,调解成功率高的秘诀是什么,在我看来无非是两个字——用心。不管多么棘手的案件,多么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用心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矛盾纠纷圆满解决上拼尽全力,总能找到突破口。

  去年年底,我接手了一批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案件的原告是莱州市朱桥镇某村的23位农民,平均年龄65岁,最大的已经75岁了。而被告韩某户籍地黑龙江常住青岛。2022年,韩某在朱桥镇某村承包土地雇佣当地村民种植香葱,约定了每小时的工钱,后因行情不好导致血本无归,韩某也从莱州销声匿迹。

  为了讨回自己的血汗钱,23位农村老人想尽办法与韩某联系,但韩某不是拒接电话,就是态度恶劣表示自己没钱支付。23位老人无奈只能寻求法律援助将韩某诉至法院。

  23个案件标的额在200元到20000元不等,临近年关,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而言,这很可能关系到他们能不能过个好年,同样是农民出身的我深知其中的艰辛与不易。

  仔细翻阅案卷中的证据材料后,我发现有的案件中有韩某书写的欠条或工单,有的连字条都没有,但调解员的“第六感”告诉我,这些老农民并没有撒谎,是法律意识的欠缺让他们没有保留字据。而要确认韩某究竟欠付多少工钱,最关键的是要跟被告韩某取得联系。

  起初,原告代理律师对调解并不抱希望:“大姐,这些案子估计是调不成,有几名原告在起诉前联系过他,他的态度都很不配合。”尽管如此,但我深知这一批案件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对双方而言都弊大于利。“就这样放弃我心里过意不去,让我再试试吧。”我对张丽娟法官和原告律师说。

  我开始尝试与被告韩某沟通,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但越是这样我越不想放弃,一个不接我打十个,一条不回我发十条,不管是上班下班,只要空闲下来我就顺手打一个。就这样,在连续打了十几天之后的一天晚上,韩某主动给我回了电话。

  根据我的调解经验,与当事人的第一次沟通十分关键,往往能决定案件的整体走向,此时过于强势只会让当事人反感。在电话中,我态度温和地表明身份,让他建立起对我的信任感,然后站在他的角度分析利弊,逐渐打消他的抵触情绪。这一通电话,我们聊了将近半个小时,虽然没有谈好调解方案,但韩某主动加了我微信,并答应继续协商。

  然而好景不长,加了微信之后不久,韩某又开始了长达十余天的失联。电话打不通,微信短信都不回,调解再次陷入僵局。这时候,诉前调解期限已经过半,但骨子里的执拗让我不肯就这样放弃。我继续坚持每天给他打电话,终于一天中午,电话打通了,但电话那头却是一位女士的声音:“别打了,他住院了接不了!”电话匆匆挂断,我恍然大悟,原来韩某失联是因为住院了。

  从那天起,我继续通过短信、微信问候他,设身处地关心他的病情,尝试着与他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和打算。也许是被我日复一日的坚持打动,几天后,韩某主动给我发来短信,他表示,自己不是故意失联,是刚遭遇了严重的车祸,无法说话,刚在医院做完手术,要过了元旦才能拆线。我赶紧趁热打铁,与他约定了1月9日到法院当面调解,他答应了下来。

  1月9日当天,韩某打车从外地赶来,考虑到他行动不便,我早早地到安检室门口等他,小心翼翼地将他搀扶到诉讼服务大厅。二十几位原告以及代理律师已经等候多时,在张丽娟法官的指导下,我马上组织他们进行有序对账,达成调解协议的马上出具裁定书,有异议的继续沟通协调。

  就这样,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5点,最终23个案件全部达成调解协议,标的额小的,韩某当场付清,标的额大的,约定了分期还款。晚上6点,送走了几十位当事人,我与书记员继续加班整理案卷材料,虽然身体很累,但案件圆满解决的成就感让我的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庆幸自己的倔强:“还好我没放弃。”

  春节前夕,我们收到了23名原告制作的锦旗和感谢信,从律师口中得知,韩某已经如约履行了调解协议,村民们都在年前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日复一日的坚持,成百上千次的沟通,换来23位老农民过个好年,真值!我想,这就是诉前调解存在的意义,也是作为调解员的我不抛弃、不放弃、锲而不舍的最好结局。 

  编审:李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