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许多生活物资实行凭票限量供应,包括布和棉花。
那时,我在海阳大辛家公社上班,负责全公社3万人的人口管理,以及发布票——就是每当有小孩降生,家里人为其到公社报户口时,我负责登记,同时发给三尺六寸布票和一斤棉花票。
1975年5月的一天上午,我刚上班,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就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说他昨天给小孩报户口时,忘记要布票和棉花票了,今天能不能补给他?

我听后感到很为难,因为这男子报户口那天正逢赶大集,很多人是赶集捎带着来报户口,人太多,我根本记不清他报户口时到底领没领布票和棉花票。
中年男子见我没答应,便显出一副急切而又难堪的样子,涨红了脸,激动得有些结巴,一再表白自己不会说谎,央求我一定想法查一查。
但是,要查,就得把库存的几千尺布票和一千多斤棉花票全部清点一次,这个工作量很大,怎么办?
中年男子生怕我不给他查,一时急得欲哭无泪。
看他这个样子,我顿生同情之心,便下决心给他查。中年男子听我答应给查,神情顿时放松了些。
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后,我抽空开始了清点工作,中年男子一直用抱歉和紧张的眼神盯着我,生怕我反悔,又恨不得我一下子就清点完,把属于他的票补给他。
我整整忙活了三个多小时,直到中午,终于清点完毕。当我把结存多余的三尺六寸布票和一斤棉花票发给他时,他先是连声说“谢谢”,接着,令我意料不到的是,他给我跪下了!
我急忙将他扶起,他激动地流着眼泪对我说:“同志,你是好人呀,救了我一命。我今天如果拿不回布票花票,回家是无法向儿媳妇说明白的,老伴也不会算我,那样还不如死了。我原打算要不回布票花票,就在回家的路上吊死,现在好啦,小同志你真是救了我啊,我感谢你一辈子!”
在生活富足的今天,“几尺布、一斤棉花”算得了什么,和一条人命更无法相提并论。但在曾经的贫穷年代,几张小小的供应票足以破坏、甚至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中年男子的这一跪和一席话震撼了当时年轻的我,至今仍难以忘怀。(李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