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第一天,86岁的画家李桂笙站在案前,挥毫泼墨,一匹骏马跃然纸上。“勇往直前!”他思虑片刻,写下这四个大字。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年轻一代的鼓励。

李桂笙,号墨痕小屋主人,山东省宁津县人,1938年生。他196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退休前曾任烟台艺术学校美术课高级讲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曾任烟台现代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现任烟台现代画院顾问,民盟烟台一多书画院名誉院长,烟台市政协书画联谊会顾问,《胶东书画》主编。
2日上午,李桂笙绘画长卷展在烟台市胶东民间艺术博物馆启幕,为广大市民奉上丰盛的节日文化大餐。这位心怀侠义的老人,笔耕不辍,以丹青舒怀,以笔墨涤尘,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

以艺术作品述说情愫
他头发花白,但是思路清晰,声音洪亮。采访李桂笙时,这位86岁的老人端坐案前,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侃侃而谈,忆往昔,说当下。“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三毛’。”老人笑着说。李桂笙的父亲曾任职《大公报》,没上学以前,李桂笙整日泡在报馆里看报上的漫画或画报上的图片。《大公报》每周发一期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那让人过目不忘的可怜又可爱的形象,感人的流浪儿的故事,吸引着我。每期不落地看,看完了就模仿着画,画得很像样子,报馆的人都说,这孩子有画画的天分。可以说我画画的兴趣,引路人是‘三毛’,是三毛之父张乐平。”
慢慢长大,李桂笙越来越喜欢画画,他省下早饭的钱买小人书,在武侠小说里找到了那道光。“我开始崇拜刚正不阿、侠肝义胆的武侠人物,他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画里。”李桂笙说,这对自己今后几十年的绘画风格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初中的时候,李桂笙的作品便开始在报刊发表。爱国画家蒋兆和画中的人情味,著名画家叶浅予的舞蹈画,都深深打动着他,在慢慢的摸索中,李桂笙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也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赞誉。1958年,李桂笙与梅植武先生合作之版画《朝鲜舞》入选“全国三届版画展”,后又选送出国展出,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9年他作为主力执笔参与创作《大战龙门口》《奇创》。1960年进京展出,受到王朝闻、叶浅予先生好评,撰文于《文艺报》专题评介,誉为革命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创作谈还收入上海人美出版的《美术创作经验谈》。《奇创》《大战龙门口》发表于《美术》杂志,后《奇创》收入《山东国画选》,1999年又收入《山东五十年美术、书法精品集》。李桂笙出版有《李桂笙书画》《当代美术家——李桂笙》(山东美术出版社),《李桂笙画舞》《李桂笙风景写生》《李桂笙画鸡》等。“艺术作品是述说情愫的。”李桂笙给记者展示了部分作品,长卷《老腔人物谱》《布袋和尚十相图》《钟馗十二相图》等,画风大气磅礴,笔墨老辣厚重,尤其是笔下人物,笔墨奔放自如,形象生动传神,风格独具,彰显着独特的个性风采。

身正为师收获桃李满园
1986年李桂笙被调入烟台艺校,他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授业解惑之路。作为老师的李桂笙,收获了人生的宝贵财富,用他的话说:“晚年得了学生的济,他们重新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五年前,李桂笙的老伴去世,他长时间沉浸在悲痛中。学生们为了安慰老师,做了一个约定,每五年举办一次师生展,为老师送上一份特殊生日礼物。
今年10月份,第二届师生展如约而至。参展的三十位学生,在各行各业各有建树,可谓桃李满园。李桂笙为师生展起名“出蓝颂”,也是在传播一贯秉持的教育理念——教育就是要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能够推动文化前进、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书法作品各体兼备、笔走龙蛇,国画作品风格各异、意境深远,以饱含激情的翰墨丹青,充分展现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真诚抒发了情深意重的师生恩情和同门友情。

为啥如此受学生爱戴?采访中,李桂笙几位学生透露,其根本在于“仁爱”,老师有“仁爱之心”换来学生的“敬爱之举”。“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比如说我想让学生不迟到,自己先做到不迟到。当时我住在白石路,每天骑自行车到烟台艺校,每次我都提前10分钟到课堂。”李桂笙回忆说。从教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仁爱”,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治学以守正创新为根本,不忘教书之初心,牢记育人之使命,将知识的种子、做人的品格播撒进学生心中。

笔耕不辍传承传统文化
言谈之中,李桂笙时常引经据典,颇有大家风范。他饱览古今中外名著,深刻领悟着“真善美”的真谛。他也将自己在绘画、生活中的领悟,无私分享给更多人。“现在很多年轻一代的从业者,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要知道技术和艺术创作是两回事。”李桂笙说,艺术创作要具备4个条件,专业、阅历、学识、人品,缺一不可。李桂笙案头有一摞厚厚的书籍,很多是他在艺术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和看法。一部分文章发表于《齐鲁艺苑》《中国文化报》《群言》等报刊杂志,《墨痕小屋学画札记》连载于《美术向导》。绘画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向导》《中国书画》等刊物,速写收入《山东美术家速写作品集》。耄耋之年,李桂笙依然在为文化传承努力着。“我们烟台美术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绘画人才。”李桂笙还挖掘了20多位已经故去的烟台书画家的事迹,整理成《艺海钩沉》一书,书稿已经完成,即将付梓出版。
为艺重在新,为师重在教,为人重在德。从李桂笙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代艺术家的坚守和付出,这是峥嵘岁月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杨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