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台市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深化事业与产业融合,探索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情、家庭有爱”的老龄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格局,培塑“康养胜地·福寿烟台”颐养安居城市名片。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5年),烟台市成功入选全国20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引领型城市(领跑级)。
聚力提升服务体系完善度
构建为老服务新格局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编制实施养老服务规划、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出台养老服务条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养老事业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意见等法规政策,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扶持措施,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二是完善服务网络。出台《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作指引(试行)》,坚持以县域为重点,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互通的养老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养老机构发展到260处,镇街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166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14处,全市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97家,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累计创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市、区)11个、示范单位7个、示范镇129个。三是优化服务供给。高效高质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9张、完成率197%,为8333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6.6万次,服务时长突破30万小时,获民政部通报表扬。创新开展安心居家、爱心助浴、顺心助餐等“五心”服务,累计安装智能监测设备9854户,开展助浴服务3.7万人次,日均提供老年助餐服务2万多人次,提供“暖心过冬”床位1397张,实施助医服务614人次,构建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圈。
聚力提升银发经济成长度
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壮大养老产业市场。鼓励引导国有资本、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积极推动养老企业升规纳统,年内新建、续建和改扩建医养康养项目7个、吸纳投资1.25亿元,养老服务连锁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率达到78.3%。二是培育养老消费场景。举办山东养老服务消费提振年“鲁乐秋安”爱心购物消费季暨烟台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创新推出“舒心短托”“舒心周享”试住体验活动,广泛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项目,有效激发养老消费潜能。截至目前,发放失能照护消费券5.1万张,使用适老化改造补贴376.9万元,预计拉动消费1.1亿元。三是强化养老金融赋能。出台《烟台市金融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举办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融合作对接大会养老金融专场对接会、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个人养老金、消费贷、信托理财等金融产品,推出“烟台养老保障贷”等专项信贷、累计发放贷款2788万元,推广“银龄安康”工程、为全市400万人次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为7万老年人支付关爱金超过1.36亿元,烟台市入选民政部增强养老金融服务供给落实一揽子养老产业货币财政政策试点。
聚力提升社会环境友好度
绘就银龄生活新画卷
一是加强适老改造,建设宜居家园。聚焦“六大友好体系”,统筹推进32项重点任务落实,抓好适老化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社区应急救援站建设等项目,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9248户,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2个,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22个、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29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二是搭建参与平台,焕发银龄风采。建立“银龄行动”赋能基地和“银龄阅读”老年服务站,广泛开展银龄康养进社区、敬老月、银龄广场舞大赛、摄影短视频大赛等活动,举办首届中国(烟台)银龄文化艺术季,组建为老志愿服务队681支,参与志愿者4.5万人次,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176场次,服务老年人19.7万人次,打造“品质银韵·品重烟台”品牌,芝罘区老年学堂进社区做法被央视新闻报道。三是强化权益保障,守护晚年幸福。积极推动法律援助、探访关爱、安宁疗护等项目落地,常态化保障高龄老年人43.1万人、经济困难老年人3.4万人,为全市76万人次老年人提供意外风险保障,开展“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防范非法金融宣传2700余场次,获评全省法律服务助老护老“双十佳”案例2个。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