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栖霞市残联深入实施扶残助残暖心工程,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一系列精准、温暖、专业的康复服务与公益活动,切实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参与能力,让扶残助残的温暖可感可触,让携手同行成为社会常态。
在基层康复服务领域,市残联联合街道、专业康复机构打通康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松山街道,357名肢体残疾人享受到骨密度检测、经颅磁治疗、中频治疗、温灸康复及个性化手法训练等服务。康复治疗师根据每位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开展“量体裁衣”式指导,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属掌握居家康复技巧,让暖心服务真正落地生根。
针对残疾儿童重点群体,市残联推进“医教康融合”模式。在第十八届世界孤独症日期间,联合医院走进幼儿园开展义诊,实现“筛查—诊断—干预”无缝衔接;为20名特殊儿童免费适配矫形鞋,帮助改善步态;通过“阳光伴我行”项目发放儿童轮椅,解决出行难题,传递“有爱无碍”的温暖,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积极开展假肢、轮椅、助行器等辅具适配工作。今年已为47名肢体残疾人免费适配假肢,通过“一人一档”精准评估,确保假肢贴合需求;同时发放各类辅助器具263件,助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以“小切口”解决“大烦恼”。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围绕出入口、卫生间、厨房等高频生活场景进行改造,目前已完工195户,切实提升了残疾人的居家生活品质。
在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期间,市残联开展“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宣传活动,邀请专家讲解护耳知识,提供免费听力检测,发放护耳用品;此外,联合眼科医院开展“集善助视”义诊,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478例,从源头上控制残疾的发生与发展,筑牢残疾预防与康复的坚固防线。
在满足物质与康复需求的同时,市残联联合村委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下乡活动,让残疾人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同时开展惠残政策宣传,详细解读康复、就业、社保等政策内容,为残疾人带去更多精神慰藉与情感温暖,实现“文化惠民”与“政策利民”双融合。
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民生保障工作的关键一环。市残联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康复服务与公益活动,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实际困难,更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未来,栖霞市残联将持续深化扶残助残各项工作,不断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优化服务供给模式,拓宽社会参与渠道,推动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共同书写“暖心相伴、希望同行”的民生答卷。
编审:王巧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