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黄渤海新区
一朵特殊的“花”正悄然盛开
它不生长在泥土中
却扎根于助残扶弱的沃土
它不随四季枯荣
却始终吐露着自强与希望的芬芳
这朵花,名为“如康花”
如康家园,是黄渤海新区六千余名残疾人的“第二个家”,承担着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与社区康复的重要职能。然而,社会事业发展局工作人员在走访全区6家如康家园时发现,“无合适项目可做”“产品产销脱节”成为制约残疾人就业与家园发展的双重枷锁。
如何破局?黄渤海新区以“如康花”公益项目为突破口,构建起“政府+社会”联动、“平台+矩阵”生产、“市场+公益”分类的完整体系,赋予这朵花三重深刻内涵:残疾人的“自立之花”、如康家园的“活力之花”、全社会的“爱心之花”。

一朵花的破茧成蝶
在古现街道如康家园的试点沃土上,“如康花”完成了从理念到实物的第一次绽放。
项目启动前,团队对191名就业年龄段残疾人逐户摸排,摸清技能与意愿,组建由15名残疾人构成的“如康花工坊”,形成“平台+居家手作”矩阵。古现街道如康家园负责人常红信心满满地说:“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让残疾朋友通过如康花获得幸福感。”
残疾人以指尖传递温度,将热爱编织进每一片花瓣:700朵祭祀绢花庄重大气,6件“社BA”奖品绢花灵动鲜活,36件社区积分兑换绢花精巧别致。专属logo与花语铭牌,更让每件作品成为“外观美”与“内涵深”的融合体。


“线上+线下”包销体系让“如康花”甫一上市便供不应求:业达医院“福安堂”认购350朵祭祀绢花,其余产品通过“鲜花换纸钱”等活动实现兜底销售。海和社区残疾人监护人张女士感慨:“如康花让孩子有了融入社会的机会,为我们家增添了希望。”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试点的成功只是开始
黄渤海新区三方发力
让“如康花”开得更艳、更广、更久
向“深”处研发
打造“福蕊吉祥”“织梦芬芳”“心灯永续”“邻里花开”四大系列,覆盖节庆礼品、纪念奖品、祭祀用品与社区公益场景,让每类花都有“赏花人”。
向“广”处拓路
构建分层包销网络,与医院、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拓展定制采购、直播展销等渠道,推动项目在全区复制推广。
向“暖”处传播
通过故事化传播、网格员入户推介、扫码认购等方式,让“买一朵花、帮一个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指尖生花,温暖一座城。“如康花”的每一片花瓣,凝聚着残疾人的自立自强;每一缕花香,飘散着社会各界的爱心暖意。这朵花,不仅为残疾人铺就了“有尊严、能增收”的道路,更成为新区公益助残的生动注脚。未来,“如康花”将在更多如康家园中扎根绽放,让公益的温度,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文明底色。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