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烟台黄渤海新区夯实群众健康防线

黄渤海新区 2025-11-06 09:17

  11月4日,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回望‘十四五’·奋楫启新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基本医疗专场。近年来,烟台黄渤海新区锚定“健康新区”目标,构建起了“1+6+N”协同模式,以烟台业达医院为“龙头”,6家公立医疗机构为“骨干”,2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体化村卫生室为“网格”,通过“九统一”管理,织就覆盖全域的整合型医疗服务网,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有“医”靠。

  分级诊疗是提升医疗资源供给、便捷诊疗服务的重要举措,黄渤海新区通过城市医疗集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得到高效落实。今年以来,新区上转患者1512人次,下转患者322人次。在药品保障上,新区以省级“中心药房”试点为抓手,实现药品“五统一”管理,将基层药品配备品规从400种扩至1517种,2025年上半年基层平均配药518种,慢性病常用药居民可就近购药报销。此外,新区还创新建立了“分级储备+动态调拨”机制,推行智慧药学服务,群众用药可及性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分级诊疗不仅优化了医疗供给,也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党组成员郑志勇介绍,在分级诊疗体系下,新区医保政策持续向基层倾斜,职工医保在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达82.76%,居民医保达76.56%,极大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离百姓最近、联系最紧的“健康驿站”,也是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大力推进村级医疗网点“智慧升级”,通过智慧设备进村、家庭医生上门等方式,让基层居民“小病不出村、慢病有人管”成为新常态。此外,新区村级医疗网点实现了医保联网结算全覆盖,患者就诊当场就能报销。

  “我们推行‘组团帮扶’模式,累计选派3名业务骨干到基层任业务院长;选派249人次优秀医师下沉基层坐诊、带教。”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邱小龙介绍,人才的帮扶与流动提升了基层医疗质量,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新区还为老年人与社会弱势群体开通了优先就诊通道,通过就医流程再优化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

  在应急救护领域,潮水急救站并入烟台120网络,与业达医院形成了三级急救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区应急救护能力。此外,为了满足黄渤海新区重大活动应急救护需求,新区实行了“组长指令直达一线”扁平化指挥机制,在重大活动现场建立全链条“快反应”机制,今年以来,新区各级医疗机构已顺利完成64场重要活动保障,时长达到155天。

  “我们还面向企业职工、社区居民开展了47期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新增持证救护员2496人,百姓身边因此多了两千多位‘能救人、会救人’的好邻居。”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应急监督处处长赵继峰表示,通过应急救护体系的不断完善,新区应急救护能力不断提升,新区守护百姓生命安全的“底气”越来越足。

  “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理念,目前黄渤海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3.8%,走在了全市前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正逐步成为社会新风尚。

  “我们通过特色阵地建设,推动健康知识与服务‘下沉到底、覆盖全面’,选拔临床、公卫、家医等49名专家组建‘科普智囊团’,针对不同企事业单位和受众定制了50余项科普套餐,全年开展‘健康走基层’活动80余场。黄渤海新区疾控中心主任刘文朝介绍,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

  为实现健康知识“人人可及、随时可学”,黄渤海新区打造了“线上+线下”全时健康生态圈,可以满足不同群体在不同场景下的学习需求,一大批在省市评选中获奖的健康教育精品作品更是成为健康知识传播的好帮手,彰显了新区科普创作“既接地气、又有高度”的专业实力。

  健康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心之要,烟台黄渤海新区将持续深化国家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不断丰富医疗资源供给,全面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全力构建起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健康新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