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党建领航 擘画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黄渤海新区 2025-11-04 15:20

  日前,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恒远航天智能制造产业园,一场由党员先锋队长领衔的智能工厂系统调试有序上演——平板电脑轻扫条码,库存数据实时同步,工人通过智能一体机实现“零接触”可视化作业。

  这种“红色脉搏”跃动在科技一线的鲜活场面,可谓黄渤海新区以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直观缩影。“十四五”以来,新区将党的建设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引擎,通过织密组织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深度融入治理,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交出了一份“党建强、发展旺、治理优、民心暖”的精彩答卷。

  组织“根系”深扎  激活发展“红色引擎”

  根深,叶方茂。在非公经济活跃、新业态蓬勃的黄渤海新区,让党的组织体系像神经网络般深入经济社会每个角落,是首要课题。

  产业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在恒远科技公司,党支部精选7名党员骨干加入“蜂巢工厂”研发团队,历时七年攻坚,成功推出自主可控的智能工业软件平台,已助力公司与数百家大型国企展开合作。此外,党员先锋队还在军工、重工等领域斩获多项数智化项目,“红色引擎”驱动创新作用充分彰显。

  “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永动机’。”恒远科技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永文深有感触地说。在他看来,企业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就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抓生产经营,一条抓党建工作。

  这样的理念正在黄渤海新区遍地开花。新区创新推行“链上党建”模式,围绕高端化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创新一线。在隽秀生物科技产业园,党支部创建“四心”工作法,推动党员全程参与技术研发,近期在骨修复领域成功申请五项发明专利,口腔系列产品更是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党组织覆盖的广度,决定了发展动能的强度。黄渤海新区在全省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业综合党委,同步启动高校院所专利转化运用联盟,通过“五联”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化工行业综合党委组建的“红心专家”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安全“体检”,累计助力实现生产效益超千亿元。

  “我们在重点企业创新实施‘三个90%’计划,让党员真正成为创新的主心骨。”黄渤海新区社会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计划旨在将90%的科技人才吸纳为党员,将90%的党员培养为企业骨干,让90%的党员领衔创新项目。如今,党建不再是“软指标”,而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聚焦新就业群体  织就“治理同心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面对近万名整日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如何将他们凝聚起来,并转化为治理合力?黄渤海新区的答案是:以服务促凝聚,以融入促治理。

  下午一点多,外卖员小王送完午餐高峰的最后一单,熟门熟路地拐进福莱山街道的暖新驿站。接杯热水,热上自带的午饭,给手机充电,他在这里找到了片刻松弛。“以前只能在树荫下、公交站凑合,现在这儿就像我的‘第二个家’。”小王的朴实话语,道出了许多新就业群体的共同心声。

  针对全区近万名新就业群体,黄渤海新区创新推行“多站融合”工作模式,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城诚驿、工会户外劳动站、爱心企业等资源,按照“暖新十标”的标准在全区建设近50处暖新驿站,标配微波炉、饮水机、充电设备等设施,还设有“发呆区”“微心愿”等7个功能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暖心港湾”和“能量补给站”。此外,新区还建立了全周期服务机制,集中推出医路护“新”、清凉舒“新”等六大类47项服务内容。

  让“陌路人”成为“身边人”,再让“身边人”变为“家里人”。“我们扎实开展‘摸家底’行动,动态掌握行业底数,实现企业性质清、党员数量清、组织设置清等‘七清’。”黄渤海新区社会工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一座由“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的连心桥悄然架起。曾经的服务对象,正转变为治理的“新力量”。

  “3单元门口有自行车挡着出入口了。”快递员小杨在送件时,会习惯性地通过手机平台反馈社区不文明现象。这是黄渤海新区创新推出的“小福哥”助理网格员机制,鼓励快递、外卖小哥担任移动“探头”。当发现垃圾积存、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随手一拍,一键上报。快递员小杨因提供的百余条有效线索,获得了社区颁发的“红色动力双赢购物卡”。

  从被关怀的“陌路人”到共治的“家里人”,新就业群体在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与价值感,成为基层治理中一支充满活力的新生力量。

  夯实基层网格  绘就“民生幸福卷”

  傍晚时分,福莱山街道旭日社区的王大爷缓步走进社区食堂。“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以前做饭是个难题,现在食堂饭菜又便宜又可口。”王大爷说,社区不仅解决了他的吃饭问题,还为像他这样的独居老人提供了定期上门服务。

  这样的贴心服务,得益于黄渤海新区构建的“工委统、条块联、社区领、网格兜”一贯到底的四级联动体系。全区科学划分为808个基础网格、199个行业和企业专属网格,配备3700余名专兼职务实网格力量。

  此外,一张无形的“数据神经网络”也正为城市精准治理赋能。黄渤海新区建设的“视频大脑”平台具备20万路视频接入能力,提供高空抛物、电动车入电梯、海岸线巡防等60余种解析功能。目前该平台已汇聚公安天网、化工园区等共计21831路视频资源,累计发布各类风险预警信息400余次,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服务升级则让幸福更可感。黄渤海新区全域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创新服务形式,全面实施延时办理、定制服务和上门服务,精准破解上班族与弱势群体的办事难题。社区还为居民办事提供“点单式”精准服务,推行24小时不打烊工作机制。

  在服务载体建设方面,黄渤海新区设立代办站8处,设置政策宣传、纠纷调解、关爱空巢老人等服务事项。引进社区食堂等服务项目,常态化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拓展升级“15分钟便民生活圈”理念,精心打造38处可满足居民日常娱乐、休闲活动等需求的“生活服务带”。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关,到街头巷尾的暖心服务,再到社区里的精细治理,黄渤海新区以扎实的实践,擘画出党建引领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面向未来,新区将继续以更高质量的党建,推动更高效的治理,为区域现代化建设注入不竭的红色动力。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