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精准滴灌育沃土 民企量质跃新高

黄渤海新区 2025-11-03 15:21

  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如何将这一顶层设计转化为地方的生动实践?烟台市以“服务民营经济专项行动”作出回应,黄渤海新区则以务实行动将“支持企业发展就是支持新区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全力当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精准护航 为企业发展清障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围绕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对接,扎实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实际需求精准施策,推动多项发展难题有效破解。

  在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黄渤海新区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全面掌握企业在技术推广、上市筹备、供应链协同等方面的具体诉求,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助力解决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以国工智能为例,针对其在化学大模型推广应用、上市前期准备以及供应链本地化等方面的需求,相关部门协同发力,精准提供政策辅导与资源链接,加快企业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链布局,助力企业向人工智能领域稳步推进。

  在东星集团的走访服务中,重点关注其国际化发展与精益化运营需求,通过对接高层次人才资源、拓展国际市场渠道等措施,支持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迈进百亿级目标。

  下步,黄渤海新区将持续强化企业服务机制,聚焦共性问题和个性需求,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法治亮剑 为营商环境托底

  服务民营企业,关键在于部门协同、握指成拳。只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才能形成服务企业的“组合拳”,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在用工管理中如何准确把握劳动关系认定的新标准?”“薪酬支付环节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法律风险?”日前在黄渤海新区举办的“新阶层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动现场,企业代表接连抛出实际问题。上海劳达(烟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明勤律师结合新施行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这场活动是黄渤海新区服务民营企业的生动缩影。新区充分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力密集、专业突出的优势,持续搭建“新阶层+企业”服务桥梁,通过专题讲座、上门辅导、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赋能增效。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黄渤海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围绕权益保护、涉企执法、创新服务等重点环节系统推出24条举措,着力打造“‘议’口同声”行政争议化解、“枫企业达”司法助企等专业品牌。

  在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创新生命线上,黄渤海新区率先构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同体系。2025年借助全省首个自贸区人民法庭落地契机,成功举办首届山东自贸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汇聚多方力量探索知识产权纠纷高效化解新路径。

  在项目落地环节,黄渤海新区推行“开工一件事”服务,通过“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模式,实现“四证两书”同步发放,为企业平均压缩审批时限60%,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网格绣花 为服务末梢增效

  近日,福莱山街道晨光社区网格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辖区某企业门前一处污水井发生堵塞,导致污水外溢、气味难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环境。

  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网格直报”系统上报情况,并同步联系市政部门进行紧急处置。在市政人员到达前,网格员主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详细了解受影响情况,耐心安抚情绪,并全程跟进处理进度,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据介绍,晨光社区创新建立“网格化+企业服务”机制,配备专职企业服务网格员,推行“一看二问三记”工作法,深入摸排企业经营状况,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同时,依托“企业服务直通车”微信群,实现“政策秒达、诉求秒回、问题秒办”的快速响应模式,形成“线上提问、线下解决、结果公示”的完整服务闭环。

  在黄渤海新区范围内,像晨光社区这样靠前服务企业的基层单元正不断涌现。依云社区工作人员化身“政策快递员”,主动上门为企业解读惠企政策,并精心制作发放政策“明白卡”。此外,社区还高度关注企业发展的多元需求,专门为企业职工定制“反诈知识进企业”培训课程,筑牢企业安全防线。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