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重阳|秋日登高 敬老传情

烟海e家 2025-10-29 14:04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九月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或“重九”。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时节秋高气爽,层林尽染,正是登高望远、感恩敬老的好时机。

重阳节的起源与古代阴阳五行思想紧密相连。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其色白,故秋季又称“素秋”,重阳节也因此得名“素节”。唐代诗人王绩曾有“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的诗句,生动描绘了节令转换的意境。

重阳时节,天气寒凉,季节更迭易引发身体不适,古人因而形成了登高、插茱萸等习俗,寓意辟邪去恶、益寿延年。

古代重阳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充满浪漫色彩。登高是核心习俗之一,人们相信登山可避灾消祸,同时也能强身健体、愉悦心情。此外,家人团聚、赏菊簪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无不寄托着对团圆安康的向往。秋日虽美,却易引人感怀人生暮年,正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慨叹,重阳节也因此蕴含了文人墨客的悲秋情怀。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民间盛行吃“花糕”,以面蒸制,中夹枣栗,因“糕”与“高”谐音,寓意子女百事俱高。有些地方的花糕甚至做成九层宝塔状,上插小旗,象征“登科及第”。在山东等地,重阳节还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花糕,称为“菊花糕”,既是节日食品,也是亲情纽带。此外,部分地区还有食面、烹羊的习俗,以应季滋补抵御寒凉。

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使之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同时,因“九九”与“久久”同音,寓意长久,不少新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登记结婚,祈愿美满幸福。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