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帧影像在虚拟影棚中预演,一串串数据于高速服务器间奔涌——在芝罘区卧龙园,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正全速推进,以其前瞻的产业定位与硬核的技术布局,成为观察区域数字经济跃迁的生动窗口。这座正在崛起的影视传媒产业地标,不仅是芝罘区产业转型的缩影,更是政府与市场主体“同频共振”、从“筑巢引凤”到“花开蝶来”的深刻实践。
天然影棚与产业沃土
项目落地的“芝罘优势”
“烟台山海相拥的风光,是网络视听作品拍摄的天然取景地,而芝罘区作为中心城区所展现出的产业集聚潜力和高效服务,则是我们选择在此深耕的决定性因素。”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总经理成扬道出了许多入驻芝罘企业的心声。

这份吸引力,首先源于芝罘区无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禀赋。优质的黄金海岸线勾勒出无垠“镜框”,烟台山、芝罘岛等山海胜景一步一画。从《外交风云》到《转念花开》,从《狂徒末路》到《深海之恋》,多部影视作品在此取景,证明了这里是一座“立在镜头前”的城市。
然而,将天赋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更需要坚实的产业基础与战略决心。烟台市出台《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芝罘区深入贯彻上级精神,对精品创作、平台入驻、技术研发给予真金白银奖励,成功吸引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等超亿元重大影视项目落地。
战略布局与生态集聚
云谷里的“天时地利”
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的精准落子,完美契合了芝罘区的产业发展战略。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市政府“支持芝罘区打造数字经济总部集聚区”要求,创新提出“南园北城”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其中,“南园”依托卧龙园,重点发展新媒体技术、数据标注等板块,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正位于这区域的核心位置,其选址于港城大街和通世南路交汇处,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15分钟内可达火车站,半小时可达码头,1小时直通机场,不仅串联烟台主城区,更可快速衔接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实现“交通内外双循环”。
更值得关注的是,项目所处的卧龙园已构建起完善的数字产业生态。在云谷里项目落户之前,该园区已投用1861文化科技产业园、抖音集团(芝罘)AI数据服务生态产业园、万有引力数字经济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这些平台功能互补、协同发展:有的专注招引高端企业,形成聚集效应;有的着力聚拢专业人才,提供人力保障;有的推动技术实体化变现。
这意味着,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的入驻企业可以“足不出园”,便捷地获取从数据支撑、人才输送到技术服务的全链条资源。
政企同心与赋能未来
一场“双向奔赴”的共赢之旅
当政府的“服务力度”遇上企业的“创新浓度”,一场“相互成就、共同繁荣”的双向奔赴便拉开了序幕。
为确保这一重点项目“快建成、快达产”,芝罘区卧龙园启动超前服务机制,结合以往项目建设经验,将项目投建投产全过程的需求想在前、干在先。“针对项目投产后供电问题,园区提前预判、提早介入,协调电力部门打破流程制约,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在短时间内予以解决,为项目一期投用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还持续推进北侧规划路建设等多个影响项目进度的重点难题,最终实现项目提前完成计划节点。”卧龙园管委开发建设部副部长唐晓东介绍道。

政府的主动转型,为企业发展“清障搭台”。这份决心通过芝罘区的精准服务,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而企业则以坚定的信心和市场的成功积极“接棒”。中创新媒体中心云谷里项目重点布局线上直播、短视频创作、智能媒体终端研发组装、软件开发等五大核心领域,着力打造“媒体+科技文化+线上线下”创新平台。项目全面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年纳税额约17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将为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山海相拥的芝罘,自古便是灵感的沃土;今日的我们,正用心血浇灌适宜的生态。当高效务实的服务遇见坚定执着的梦想,这片热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在这里,营商环境优化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企业与城市的这场“双向奔赴”,必将擘画出更加精彩的未来。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