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芝罘区的许多全职宝妈而言,生活的重心曾囿于家庭和孩子。如今,在社区的助力下,她们在家门口找到了事业的新起点,不仅重拾自我价值感,更用一双巧手,为家庭绘就了崭新的幸福图景。
“宝妈主播”蹚出就业新赛道
“从来没想过,我还能当上‘时间管理大师’。”向阳街道建昌街社区宝妈于美佳笑着分享她的变化。2024年10月,她通过社区公众号走进公益课堂,在“网创联盟”的孵化下成为一名主播,并被推荐至莱山印刷厂就业,获得了每天工作4小时、月入4000元的稳定工作。

此外,社区还为她对接了代运营项目,每月增收至4800元,周末兼职婚礼督导又能赚取额外收入。“以前每天围着孩子和灶台转,心里特别焦虑,既想为家里分担,又感觉和社会脱了节。”于美佳回忆道,社区的公益课为她推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同样在去年10月走进课堂的宝妈秦相咪,则在这里发掘了自己的创业潜能。经社区指导,她成为一名代运营操盘手,同时为三家商家服务,月收入达7200元。在工作游刃有余后,她更进一步,转型为一名培训讲师,并将兼职拓展至婚礼执礼领域。“从被帮助到能帮助别人,这种价值感无法用金钱衡量,”她自豪地说,“真正实现了带娃、创业两不误。”
建昌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雅琪表示,社区通过精准的“孵化+推荐”模式,已经帮助12位宝妈解决就业难题,更重塑了她们的自我价值,让“一手抱娃,一手梦想”的幸福图景成为现实。

“指尖经济”编织幸福增收路
在黄务街道玺和社区,随着三个新商品房小区的交付,年轻家庭与学龄前儿童数量增多,全职宝妈占比高达20%。“想找份工作,可孩子没人带,根本走不开。”成为她们共同的烦恼。

为化解这一困境,社区以“空间重塑”为突破口,将6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站改造为功能联动的“玺悦·幸福工坊”。通过“垂直分层+功能联动”的布局,一层设置手作区与儿童托管区,让孩子在滑梯旁玩耍的同时,妈妈能在工作台专注制作;二层则用于创意包装与拍摄展示,形成“制作—包装—拍摄”的完整动线。


“有老师傅手把手教,我很快就学会了熬制关东煮的技巧,现在自己做的产品在集市上很受欢迎!”一位新晋宝妈欣喜地说。据玺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赵雅琪介绍,社区推出的“宝妈主理人计划”已吸引15名宝妈加入,陆续开发出雪燕桃胶粥、关东煮、钩针等4个特色项目。通过“玺卷快乐·幸福集市”进行销售,成功孵化“玺和手作”微品牌,参与宝妈月增收最高达千元,平均每位宝妈月增收超过五百元。

同样关注居民灵活就业的还有奇山街道塔山社区。面对辖区内老年人多、宝妈需兼顾家庭的现状,社区党委创办“幸福创益工坊”,以“场地换取服务、收益反哺社区”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多肉种植、毛线编织等低偿技能培训,让“指尖技艺”真正转化为“指尖经济”,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妈妈味道”香飘社区邻里情
“想在家门口找点事做贴补家用。”
“下班能吃口家常菜就好了”……
凤凰台街道中台社区党支部书记邢嘉文在走访中发现居民的两大需求:双职工家庭渴望家常饭菜,宝妈想要兼顾家庭之余实现创收。社区党支部灵机一动:何不让擅长烹饪的宝妈们在做自家饭菜时多备一份,分享给邻居?这一妙想既让居民尝到了“妈妈味道”,也为宝妈们开辟了便捷的增收渠道。

“我们要2个包子,下班后去居委会自取!”“我加班,能帮忙挂门把手上吗?”……这个名为“妈妈味道”的共享厨房一经推出,便通过微信群线上预订的方式,迅速赢得了居民们的欢迎,7位宝妈成为首批响应者。
小厨房里,揉面、擀皮、包馅、捏褶,宝妈们动作娴熟。她们在协作中交流技艺,也拓展着自己的社交圈。这里不仅飘散着面食的香气,更成为宝妈们链接社区、创造收入的新起点。运营以来,小厨房每餐服务30余人,高峰时达60份,在为邻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参与制作的宝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回报。

“在小厨房里,每天都很充实,既帮助了有需要的人,也给了自己一份收入。”社区宝妈姜磊说道。为实现可持续运营并真正回馈宝妈,社区设计了灵活机制:宝妈可选择在家制作直接获取报酬,也可到共享厨房集体劳动赚取爱心积分,用于兑换超市实物。“这样既满足了宝妈灵活就业的需求,又解决了社区居民的用餐难题。”邢嘉文介绍。据悉,参与项目的5位宝妈,每月可稳定增加约二百元收入。
如今在芝罘区,越来越多的宝妈在社区搭建的平台上找到了人生出彩的舞台,每位宝妈都能在照顾家庭的同时,用自己的双手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是一场社区与宝妈的“双向奔赴”,更是基层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编审:李蕾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