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今年1-9月烟台规上工业增速达13.9%

烟海e家 2025-10-24 10:30

  烟台融媒10月24日讯(记者 武峻平 摄影报道)今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回望十四五 奋楫启新程”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信局专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在会上详细介绍了烟台市“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明确全市工业系统以新型工业化任务为核心,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总体实现“六个显著提升”。

  工业发展质效稳步攀升,“压舱石”作用凸显

  十四五”期间,烟台将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实施六大行动 聚力链式发展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树牢大抓工业导向。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达11101.7亿元,较2020年增长42.7%;利润总额673.1亿元,较2020年增长32.3%。2021-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2025年1-9月增速达13.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7和6.1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产业链群能级持续跃升,重大项目落地见效

  烟台以链式思维推进“9+N”产业集聚培育工程,建立“链长、链办、链主”联动体系,逐链绘制“一图五库四清单”。“链长制”实施以来,16条产业链累计落地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899个,完成投资4872亿元,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同时,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龙口交通铝材等3个集群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福山、龙口、招远跻身山东省工业强县。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科创平台加速集聚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烟台累计培育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7家,山东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全国唯一微纳制造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万华全球研发中心、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2021-2024年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732个,产出新技术974项、新产品865个,认定省级及以上首台(套)装备134个、首批次新材料9个。此外,产才融合深化,年培养高技能人才2万余人次,万华化学ADI技术攻关团队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

  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梯次培育体系成型

  烟台启动企业倍增计划,2024年倍增企业产值较2021年增长40%,贡献全市规上工业近70%产值,52家企业实现产值翻番。在优质企业培育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3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24家,较2020年分别新增127家、12家。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3017家,较2020年增长56.5%,产值过百亿企业16家、过十亿企业131家,5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数实融合水平不断深化,数字赋能成效显著

  抢抓数字经济机遇,烟台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每年滚动实施100个投资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个十百千万兆”数字化转型提升计划,累计开通5G基站2.3万座,5G用户普及率76%。引育工业互联网平台140多个,万华化学、玲珑轮胎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项目,橙色云跻身国家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完善

  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烟台出台《烟台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成立全省首家绿色制造协会,构建“市-省-国家”三级绿色制造培育体系。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8家、绿色供应链企业19家、绿色工业园区12家,评审市级绿色工厂292家;3家企业获评“国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道恩钛业、恒邦冶炼跻身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展望“十五五”,烟台将继续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以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为牵引,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烟台实践贡献工业力量。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