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写秋天,可不是只有一种调调。他们笔下的秋色,既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茫,也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既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愁苦,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明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藏在诗句里的秋天,到底有多少种模样。
马致远那首《天净沙·秋思》,简直就是漂泊者的心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他常年在外奔波,那天傍晚看见这些秋景,突然觉得自己就像那匹瘦马,在秋风里疲惫地走着,不知道哪里才是归宿。整首诗没直接说一个“愁”字,却处处都是孤独。
说到秋天,肯定不能少了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他在安史之乱后逃难到南方,船停在苏州枫桥边。秋天的晚上冷得睡不着,看着月亮落下,听着乌鸦啼叫,感受着满天的寒霜。这时候,对岸的渔火像是别人家的温暖,而自己只能独自在船上发愁。这首诗里的秋天,装满了失落和乡愁。
不过,刘禹锡的秋天可就大不一样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觉得秋天比春天还好!你看那秋高气爽的天空,一只白鹤直冲云霄,多带劲。没有落叶的凄凉,没有寒霜的萧瑟,只有清澈的蓝天和白鹤的英姿。这只鹤飞向的不只是天空,更是他的理想和豪情。
其实秋天就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心情,就能看见什么样的秋色。你正在经历的,是哪种秋天呢?是沉重的、洒脱的,是想家的,还是平静的?

法律支持单位:山东助商律师事务所

鲁公网安备37061302000010号